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作者丨壹心大哥 编辑丨笨拙的老狼

来源丨壹心大哥

你或许跟其他家长一样都曾经有个疑惑: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所谓青春期的叛逆?我觉得不是的,孩子步入青春期后是否出现叛逆言行,其实是基于过去孩子跟父母的亲子关系如何息息相关。

孩子一生有4个阶段:0-6岁幼儿期,手把手言传身教;7-12岁少儿期,牵引他一起走;12-18岁青春期,陪伴他放开手;18岁以上青年期,支持他看他走。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你就要多观察留意,尽量少插手少管教,积极建立平等、互动、健康、开放式的家庭沟通环境。如果你还无意识地沉浸在“听话”的管教模式中与孩子相处,请对比以下行为,看看自己的孩子符合几条。

神经质地搞破坏,比如撕书、摔东西、砸东西、乱写乱画等;倔强且情绪反应大,经常顶撞父母,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或撒泼;挑战既定家庭规则,出尔反尔,跟大人讨价还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开始在家中说脏话坏话,肆意谩骂攻击其他家庭成员;脾气急躁,在学校人际关系紧张,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不愿与人分享,严重时甚至打人;郁郁寡欢、回家后经常一言不发,经常紧闭房门通宵玩游戏。

有人说这六条占到三条以上,很不幸您的孩子叛逆了。当然在你眼里自家孩子青春期叛逆行为表现很多,比如厌学、逃学、打架,还有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事无大小以对抗父母为乐的、忘乎所以早恋的……

曾经有一位家长写了几百字的留言给我,全是描述自家孩子叛逆后种种“恶行”:特别爱发脾气,跟人交流基本靠吼……抽烟、打架、撒谎、花钱无度等情形。在他的留言随处可见这些负面词汇来描述自家孩子:偏执、任性、暴躁、不听话、不懂感恩、亲情冷漠。

以上种种叛逆行为都招致家长极度反感、极度恐慌、极度焦虑。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无法接受”——为什么无法接受?因为都不符合家长固有的判断标准。

简而言之,以上叛逆行为都是“坏孩子”的标配。谁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贴上听话懂事、孝顺体贴“好孩子”的标签儿?一旦沾染了以上叛逆行为,家长理所当然要反感、要恐慌、要焦虑啊。

因为很多家长跟你一样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自己现在是个失败的、不称职的父母,所以,“孩子叛逆”就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被无数家长当作暂且“疗愈”自己与推卸责任的热门话题关键词。

你如果也一样以“叛逆”二字为孩子目前问题的盖棺定论,那么我请问你,谁来为此负责任呢?谁最合适?我想你内心的回答是:当然是孩子!只是你不好意思、也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来而已。

通常你会换句永远正确的废话:孩子叛逆成这个样子,是我以前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与人格成长需求,我不懂如何沟通导致孩子现在如此!

如果你看到这里感觉到内心不舒服,那么请你关闭网页,劝你找些快速破解青春期孩子叛逆之类的题材看看,可能本文要讨论的主题『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真的不适合你。

本文大约5000字,阅读时长5分钟,适宜绝不找借口、主动为自家孩子这个鲜活生命体的成长负责任家长阅读讨论,本文仅提供深度思考脉络与解决策略,各位急着要具体答案方法的“伸手党”家长们也请自动路过,我并不喜欢在评论区互怼来帮你宣泄焦虑情绪。

选择面对孩子的叛逆

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刚才我提到了“孩子叛逆”这个关键词,那么我现在就来与你聊聊我是怎么看待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叛逆的。

如果孩子有以上叛逆行为,对于你来说,这是一种你无法接受的“不在控制之中的事情”,但从我的来看角度来看,也许是个好事,你说不定还得感恩这份来自孩子的馈赠。具体可看我上一篇写的文章:孩子叛逆难与沟通,你为何无须自责内疚,反而要感恩孩子的馈赠 。

为什么说这是个好事呢?第一、孩子叛逆说明孩子长大了,他的自我内在价值体系已经开始飞速构建了,他当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他才会产生与你之间的冲突。

只是你一下子还没有从孩子幼年阶段的听话、懂事、乖巧认知中转弯过来,你内心还是一直希望孩子现在的言行都是符合你的期待的,因为你被上一代“听话”教育模式内化到骨子里了,所以孩子的叛逆是你现在无法接受的“不听话”行为。

但是你不允许孩子在家里自由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与意识,一切都按照你的认知与看法努力学习、表现得尤为听话懂事,你会发现当孩子大学毕业22岁的时候,你带孩子出去,别人说你家孩子听话,你说也还行。等到你孩子32岁的时候,你带着孩子出去,比如说你们家孩子真听话,你就会感觉这个词就已经很别扭了。

第二、孩子叛逆说明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已经被摆在明面上了,你真正可怕的是什么?从不吭声、从不反抗,但内心里积压着有很多的情绪,最后可能就会造成一些你我更不愿意看到的更大冲突。所以我觉得能够把这种双方的对立都摆在面上,我觉得这说明还是挺好的。

当然你在家庭中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现在的你内心肯定是既难受又生气的,但当你通过学习明白了父母负责任背后的目的是:『让孩子可以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未来能够以完整的人格状态来幸福生活,真正实现与自己原生家庭父母的脱离』,我想你会感激我今天这篇文章所阐述的观点。

你也许现在就会朦胧地认同我刚才的观点,但是你仍旧在想,我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问题呢?我这里先不急着谈如何面对,我反问你,为何是面对问题而不是解决或回避问题?

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主张处理孩子的叛逆问题,首要处理原则就是『先不要急着解决孩子问题,首要任务是关怀孩子这个人本身』,其实可以先将问题放在那里,不急着去解决问题,也是一门高超的技艺。

这里说的,“不去解决问题”是指:去面对、去接受去理解孩子与自己的内在真实需求,而不一定要改变要解决,不一定要解决得好,解决得完美,而不是指逃避问题。

逃避从来不是面对与接受,而是否定和掩饰,为了逃避问题,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做很多事情,付出比直面、接受更大的代价。

以孩子叛逆为例,面对并接受孩子叛逆的问题而不去解决到完美,指的是你充分地理解了你与孩子之间的能与不能,看到了你与他各自的出生年代、社会环境、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局限与差异。

于是你就能接受了你改变不了的孩子叛逆行为中你无法接受的、甚至痛苦的部分,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怨天尤人,不做受害者,也不做牺牲者绑架他人。

当然还有一种家长则是与问题死磕——即绝对不能接受孩子有个问题在那里,还没解决好,但是我什么却没有做。

我知道,那些和问题死磕的家长,在内心会有这样的声音在不断重复着:

可是孩子不应该是成为这样的!可是孩子这种错误行为父母是不应该去容忍的,太过分了!可是我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孩子问题放任不管、没有任何要求呢?可是我就接受不了,孩子这个问题摆在那里没有被解决,我的内心无处安放啊!

这种内心念头的家长,就是佛家里面说的,“我执”。也是心理学里面说的『无法整合好与不好,无法接受人格阴影部分,无法接受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有缺憾的,有负面的,有无常的。』

他们每天都在一边自责内疚,一边到处寻求“仙丹妙药”努力改变孩子,不断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出浑身解数,不达目的不罢休,而目的就是改变孩子调整成自己预期中的样子,这样自己的眼里,那个问题就被解决了。

孩子叛逆问题除了被解决、或者遗憾地解决不了,它还有另一种更内涵的意义:

问题的出现不是为了让我们去马上解决,而是为了让我们去反思、去觉察、去感悟自己过往与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才能脱离对错的评判体系,才能体验到脱离“我一定要怎样”的执念,才有真正的理解孩子,才有接纳孩子的开始。

你与孩子分清界限

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你如果同意先不急着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选择面对与接纳孩子的叛逆,那么具体怎么做才算是面对与接纳呢?我的家庭教育实践是:为人父母的你必须与孩子分清界限。

为什么你要与孩子分清界限呢?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负责任、自律、独立、勇敢、自信、诚实,但是孩子在我们家长自己身上却看不到这些行为和品质。因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家庭界限和具体尺度在哪里?所以就会与孩子产生很多的矛盾。

通常我们大人时常搞不清楚界线,但总是想着怎么给孩子定各种规则,其实规则与界限是相伴相随的,如果只谈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则没有双方界限,往往这种规则都是你的单方面意愿而已。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当时不想让你伤心或者孩子还没有勇气面对你说“不”,暂且同意单方面规则了,可是他却日后总是违反规则,反而经常被你拿来说教,让孩子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伤害。例如:许多大人跟孩子共同制定的《3C电子产品日常使用规则》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

又例如:现在孩子暑假每天的学习规划,本来这应是他自己的责任,可我们家长却把这一任务当成自己的,千方百计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帮孩子报补习班,这样孩子也累,你自己其实也累。

如果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特别是步入叛逆期的孩子,他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我们只是负责提供条件和必要的帮助,我们是否双方都会更轻松?

当叛逆期的孩子开始快速构建内在自我价值体系时,规则与界限就更加需要存在。只有在一个既有规则又有界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这个自我建构的意识才会逐渐明确;一个家庭如同外面的社会一样,不仅仅只有自己,而是自己、他人与环境同在。

你可以用清晰有弹性的家庭规则系统来区分三者之间的界限关系,这种界限关系会带给孩子安全与尊重、接纳的感受,从而也让孩子学会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的内在有序的健康心理结构。

一个开放、滋润、和睦的家庭往往同时有好几个不同层次的界限,例如:自我界限、身体界限、价值界限、言语表达界限、生活习惯界限、责任界限、情绪界限……

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这个家庭规则与界限的具体包含内容、弹性标准等等,本篇无法与你展开细谈,这里我拿自己家庭中关于手机使用规则案例做分清界限说明。

“壹心大哥家手机使用规则”,秉承原则:“都尊重、都同意、都遵守”,规则讨论形式:家庭会议商讨。

手机数量规则:爸爸妈妈各自允许拥有个人手机2部,儿子、女儿各自允许拥有个人手机1部

手机使用时间规则:爸爸妈妈以不影响每日工作、家务、充足睡眠为前提,儿子女儿以不影响每日学习、运动、充足睡眠为前提,使用时间不作具体限制。

注意事项:

1、家庭成员自行保证手机的电量是否充足,不得随意借用、破坏他人手机及充电设备;

2、家庭成员在未经手机主人同意下不得随意查看他人手机具体信息内容;

3、家庭成员不能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使用手机,家中使用地点不做限制;

4、家庭成员不能边学习边玩手机,不能边做家务边玩手机,不能边吃饭边玩手机,尽量同一时间专注于某个事情。

5、孩子手机游戏充值、购物、话费等统一纳入个人当月零花钱总额度中,不允许超值,不允许借用他人当月零花钱额度。

6、借用他人手机、提醒手机使用时间请不能使用类似以下让人感受不好语言,例如:你总是……,你应该……,你为什么不能……,你就是这样的……

7、爸爸妈妈如果连续2天手机使用时间影响到自己的睡眠,自愿选择深蹲50个或者标准俯卧撑50个。

8、儿子女儿如果连续2天手机使用时间影响到自己的睡眠,自愿选择深蹲50个或者跳绳100个。

真正爱孩子的教育

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真正爱孩子的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孩子,天天跟孩子住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真正的与孩子深层次的精神连接,有爱的对话沟通。

真正爱孩子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带着倾听,信任,接纳,尊重的,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孩子每天回来尽量与孩子用好奇对话十分钟,探索一下孩子在学校开心的事情或者有什么事情对孩子内心造成什么冲击。

再问问有没有破坏规则,例如孩子和老师、同学之间有没有人际关系冲突,有没有发生其他被人不喜欢的事情。父母应该与孩子逐个剖析,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意识和人际关系的边界。

再者,父母还需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小树苗的成长,依赖的就是他做生存的土壤,父母就是孩子界限感建立的土壤。

如果父母自己没有耐心、专注、时间和爱。那么孩子内心的爱是缺失的,他往往会破坏规则和界限吸引你的注意,甚至变成问题学生或问题少年。

最后,要建立孩子的界限感,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界限,也要守好自己的界限。尊重孩子的界限,维护好孩子的地盘,包括孩子的感受、需求、情绪等。而守好自己的界限,就能够为孩子做出正向的榜样,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你与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最后一段来自儿童心理学家杰弗利·伯恩斯坦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的话,送给每一位爱孩子的家长:

如果你们真爱孩子,就陪他一起成长,做个放风筝型的家长,做到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

如果你们真爱孩子,就远离攀比,做个心平气和的父母,把孩子的错误和失败看作他成长中的经历和机会,能够为孩子取得小小的成功发自内心地自豪。

如果你们真爱孩子,就适当地给孩子减压,因为最后一根稻草可能会压死一头牛,积累压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如果你们真爱孩子,就让他独立,做个适当放权的父母,尊重孩子想要拥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的要求

作者:壹心大哥,亲子沟通教练,两枚青春叛逆期孩子的70后父亲。10余年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专注父母与叛逆期孩子的沟通技巧探索与研究。分享有深度的案例,聊聊有温度的对话。公众号:壹心大哥。

如果你有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想学习更多高效亲子沟通技巧,你可以通过关注后私信我,免费帮你分析你与孩子沟通当中遇到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320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