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的表现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孩子叛逆的表现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无数事例说明,今天如何教育好孩子的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项最伟大而又最艰巨的课题了。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选取了家教当中的难题,“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行为”作为突破口,力图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掌握一些科学的教子方法,从而能较好地改善亲子关系,转变好“叛逆”的孩子。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通过接受家长咨询中出现的孩子叛逆例子来引出问题的严重性。二是依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家教存在的问题来剖析产生叛逆行为的根源。三是找出原因后如何对症下药,推介几种较科学的较有实效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一、孩子叛逆的严重性

历史的车轮已把我们带进了21世纪,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如何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这不仅仅是时代赋予我们这辈人的历史使命,也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最大的心愿和亟切的希望,但是,囿于千百年来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某些历史客观条件的局限,使一些年轻的父母们面对天天长大的孩子,尤其是对叛逆期的孩子越来越感觉到束手无策,越来越迫切需要找到能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良方妙药……

我曾接受过一个做小学老师家长的咨询,她孩子的变化无异是给我们做父母的敲醒了一次警钟!她说自己虽然是个教师,但却不懂得怎样教好孩子,是个失败的家长。她无奈地流着伤心的泪水告诉我,都怪他们夫妇二人太紧张、太宠爱孩子了,她的儿子在小学四年级之前都还算是个听话的孩子,虽然有时也会任性一下,但却特别会关心那些经济有困难的同学的。后来她丈夫的生意赚了大钱,家境日益富裕,十年前就已经买了小车,建起了别墅。夫妻俩为了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即时买了一台当时最时髦的家庭游戏机。由于平日她丈夫工作忙,有时几天都不照面,更不用说是和孩子沟通了。教育孩子的事自然就都落在这位母亲身上了,而她的教育方法就是呆板的说教或发脾气打骂儿子。孩子升上初中后,对这位母亲的唠叨很反感,开始顶牛、说谎话了。后来,则经常开小差,无心学业,成绩下降。再后来,因为孩子习惯大手大脚地花钱,班上的几个无心向学的也就整天跟着她儿子出入,恭唯他花钱、饮啤酒、打电子游戏机、结交女友,甚至出外过夜、离家出走等。眼看儿子快初三毕业了,这位母亲急得不得了,想尽办法来教育他,打也打过了、关也关过了,还请做公安的同学来帮忙,为了挽救儿子,她什么办法都找遍了,可就是于事无补……其实,在我接访的家教咨询中,也不乏有这样的家长和这样的孩子的。这些叛逆事例确实给我们的父母带来了一系列的沉重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种种叛逆行为而家长却难于改变现状呢?孩子出现的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为人父母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及对策去防治孩子的叛逆行为?

二、孩子的叛逆行为与我们家教的主要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由这种心理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之为叛逆行为。让我们不妨先看看叛逆心理的形成过程:一是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一方面迫切希望摆脱家长的监护和管制,而另一方面则反对大人把自己当“小孩”看,并以“成人”而自居;同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的判断是非能力,对大人的看法或意见不尽赞同和满意。这时候,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专制粗暴,或将大人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话,就很容易成为孩子出现反叛行为的导火线,这是外因。二是又由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特别敏感,他们在遇到了问题时,很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又担心外界和大人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为了维护他们这种心态的存在,孩子们都会采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平等的地位,这是产生了叛逆心理的内因。在这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孩子们会表现出对父母的反叛、顶嘴、较劲、不回家等行为;对老师或他人的批评则反感、厌恶、仇恨等。其实,逆反心理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化的必经阶段,会出现在孩子成长中的各个时期,而在青春期则表现较为强烈。因此,叛逆心理不算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映强烈,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扭转时,它就会变成一种反常的心理,甚至会导致这样的孩子变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嫉妒、冷漠、不合群等消极心理或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所以说,孩子产生叛逆行为的原因是教育的问题,而其中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是造成孩子叛逆行为的主要根源。尤其是下面的三种诱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一种是封建的家长专制给孩子带来的逆反影响。

主要表现在不能尊重、平等地对待孩子,说话不民主,在家里是“老子说了算”;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是不懂事的,沿用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的老土说教;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对孩子提出的反对意见,不但不听取、不接受,还指责是孩子在斗气不听话等。而孩子却认为是父母盛气凌人,态度不好,不肯听自己的想法。其结果造成孩子反感家长的批评,亲子关系恶化。上面的例子里,小森的母亲自认为是个小学老师,在班里教育学生时,是老师讲学生必须要听的。而回到家里教育儿子时,也象要求学生一样,一味地讲大道理,一味地让孩子在家里重复学校的作业,加剧了小森叛逆情绪的高涨。

第二种是不科学的家教方法导致了孩子逆反行为的严重发生。

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上要么粗暴简单,要么溺爱迁就,要么办包代替,要么前后教育不一致。还有的是代替孩子的喜欢和爱好,不管孩子中不中意,就为他们作出选择和决定。比如,在孩子的吃穿用玩、学习兴趣、选择学校等各个方面都为孩子拿主意,从而引起了孩子对家长的极为不满,并通过叛逆行为来达到发泄这些压抑和不满情绪的渠道。双方僵持的最后结果是:要不就是孩子暂时得到妥协,但不会真正按家长所说的去做;要不就是家长为了平息孩子的怒气而让步,取消了自己先前的决定,使孩子的反叛行为变成了恶性循环。霍尔曾在《教师与家长指导手册》中有过这样一段的表述:“父母缺乏对子女的教养技巧或教养方式前后不一致也可能增加儿童的叛逆行为。帕特森认为,叛逆儿童的父母几乎总是在不经意间奖励子女的违规或叛逆行为。比如,当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事时,儿童拒绝服从父母的要求,而父母情绪逐渐激动,不断重复自己的要求,儿童就粗暴地进行反抗。为了避免充满张力和不愉快的对抗行为,父母撤销要求。毫无疑问,撤消要求成为儿童违规和叛逆行为的回报,这增加了儿童将来问题行为的频率和强度。”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小森在其父亲发达后,母亲对他百般迁就,不断地满足小森的物质欲望,而后来孩子发生问题后,母亲又对他严厉的打骂。母亲对他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反差很大,小森难以接受,结果就破罐破摔,索性“坏”下去了。

第三种是长期不良的亲子关系给孩子的叛逆行为升了温。

在大人看来,与孩子谈话,必须是大人讲,孩子听,为孩子好就应该是指出孩子这不对那不对的。可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却认为,为什么大人讲的话永远都是有对的,孩子说的话都是不懂事、幼稚的。故此孩子不愿意跟大人沟通,家长也就无法了解孩子,就更谈不上对症下药了。有些家庭则是父母,特别是父亲很少与子女谈心,很少与孩子见面的,亲子关系更是僵化。试想想,如果一个孩子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没有人跟他解决;学习上有了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又要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在交友中,因不知道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而带来的青春期的烦恼等。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的父母知道吗?你有对你的孩子进行过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吗?那么,这些的孩子自然也就会感到失落,感到找不到温暖……于是,既然在学校不会开心,在家也没有人可以听他倾诉的,那就不如出外过夜、离家出走去找自己的开心事、开心的朋友了,一些较为严重的叛逆行为就是这样形成了。综上所述,小森的变化和叛逆,与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有着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那么,家长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帮助孩子改正叛逆行为呢?

【微信公众号—解忧心理】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拿起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解忧心理”,ID:jieyouxinli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3557.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