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网瘾迷途,重拾阳光——网瘾青少年个案服务案例

一案例背景介绍

今年4月份,正值疫情期间,有一名爷爷主动上门求助,其孙子在疫情期间玩手机导致网瘾严重,并且不上网课,与家人关系紧张等问题。

据了解,服务对象为男生,16岁初三学生,父母在他小学三年级离婚,由父亲抚养跟随爷爷奶奶一同生活,父亲后来再婚并与再婚妻子育有一子,由于工作原因,双方异地生活。

从去年年底寒假开始,服务对象因假期休息每天抱着手机,开始家人并没在意服务对象玩手机,年初疫情原因,玩游戏的时间逐渐增长,并发展到不愿意上网课,跟家人产生冲突,家人曾采取多种措施都无法阻止服务对象玩游戏,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

家人曾劝导过服务对象反倒让服务对象更加反感,家人尝试让服务对象同学、老师、朋友一同劝导,结果联系方式均被服务对象拉黑,与家人、老师、同伴同学关系疏离。

这件事至直到找社工时已有三个多月,期间家人曾找过心理咨询师、学校、居委、妇联等相关资源,但服务对象期间一直在玩游戏,目前马上面临开学,并且服务对象期间一直没有进行网课学习,经常熬夜玩手机,身体瘦弱,不洗澡,已经三个月未出门他,对家人态度极差,对外界消息一概不知,并拒绝上学。

服务对象因从小由爷爷照顾,父亲与爷爷之间的教育方式产生冲突经常争吵,包括疫情期间在家服务对象沉迷网络,双方意见不同意导致加深服务对象父亲与爷爷包括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

二预估分析

1.服务对象家庭教育方面问题

服务对象从小便由爷爷奶奶看护,服务对象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无暇顾及服务对象,父母瞒着服务对象离异,对服务对象的打击非常大,与亲生母亲方面关系紧张。

服务对象从小学成绩都很好,升入中学后父亲只关心成绩,给服务对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加上初中课程难度比小学大,在家无法获得父亲的教育支持。

家庭的变故,学习的难度及父亲工作的忙碌,不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只满足服务对象的物质需求,但对服务对象的成绩要求严格。因此,通过引导家庭审视教育问题,社会工作者协助梳理并重新调整教育方式。

2.心理行为方面问题

对手机游戏感兴趣的服务对象逃避学习沉迷于游戏。服务对象父亲不允许服务对象玩手机,服务对象爷爷认为服务对象这个年纪玩手机要“疏”不能“堵”,因此规定时间给予服务对象玩手机,父亲知道后对爷爷的做法非常生气并制止,导致服务对象认为爷爷没有话语权不再信任爷爷,父亲与爷爷之间的教育方式冲突经常争吵。

因疫情期间在家服务对象沉迷网络,身体瘦弱,精神比较恍惚,常常大发脾气,并且不愿上学。

爷爷担心是网瘾,但父亲觉得这只是青春期正常现象而放任服务对象,导致加深服务对象父亲与爷爷包括服务对象三者之间的矛盾。

因此服务对象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服务对象的影响较大,需加强服务对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及交流,协调家庭关系,引导爷爷和父亲双方在教育服务对象的观点上尽量一致,避免因观点不同引起服务对象的心理问题,提升家庭对服务对象心理上的支持。

3.疫情环境影响,与外界交流问题

从疫情开始服务对象一直沉迷于网络,至今已有三个多月,目前马上面临开学,并且服务对象期间一直没有进行网课学习,经常熬夜玩手机,对外界的消息一概不知,服务对象上网时长的调整,需要逐渐减少上网时长,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拾起兴趣爱好,参加相关交友、志愿服务活动,充实现实生活。

社会工作者从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梳理:目前服务对象最困扰的是家庭支持,心理行为问题和与外界交流问题,并尝试从微观个人、家庭层面到学校、社区层面整合多方资源展开介入。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总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积极正向的支持网络,改善与家长的关系,促使服务对象走出网瘾困境,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具体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调整状态,减少网络流连时间,合理使用网络;

2.协助改善服务对象与家人的关系,增强家庭各方对服务对象的理性关注与交流;

3.协助建立正向的社区支持网络,促使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服务策略

1.通过与服务对象家人、老师、医生等,了解服务对象的生理、社会和心理的状况。

2.通过梳理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让服务对象重新定位认清目前状态,从而反思自己,进行未来规划及改变。

3.与服务对象家属、社区、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构建家庭及社区等支持系统。

4.让家长正确认知服务对象的问题,学习正确的沟通方法,尝试以不同方式与服务对象相处,并增加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家人的交流机会,增进家人之间的关系。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资料收集,了解服务对象问题

服务对象因沉迷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外界交往,导致身体消瘦,精神比较恍惚。

服务对象家庭的重组,教养方式、沟通出现较大的问题,服务对象一直认为父母不够关系和理解自己,甚至因为父母离婚的原因怨恨父母,家庭关系紧张。服务对象常因为学习和游戏等问题与父亲争吵,流连网络的时候甚至会有大喊大叫等情绪问题。

第二阶段:初步接触,巧妙建立专业关系

本次个案中,服务对象是处于被动状态,拒绝他人的介入,因此,社会工作者与爷爷联络小区工作人员,以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上门宣传防疫知识的形式进行接触服务对象,而不是以“爷爷找的人”的身份进行介入,避免服务对象的抗拒和抵触心理。

社会工作者上门后观察到服务对象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差,手部冰凉,身体瘦弱,社会工作者表示需要帮助他测体温时,服务对象能够放下手机,让社会工作者触摸手部测量体温,并同意社会工作者帮忙填写关于疫情期间升学青少年在家状况的调研的需求。

服务对象在调研中只愿意回答较为基本的信息,了解到服务对象无法进行网课的原因,主因是服务对象玩游戏导致父亲气急摔坏电脑并断网,对自身的现状、家庭的问题方面比较抗拒回应,但整体很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尊重服务对象,坚持服务对象自决原则。通过问卷了解到服务对象喜欢玩乐高及编程,对此,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发展服务对象的特长、兴趣爱好,以服务对象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提出帮社区小孩拼一个微积木的请求。服务对象也表示可以尝试,社会工作者成功与服务对象交换微信号。

服务对象玩游戏之余,花费了两个小时完成乐高,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赞扬,服务对象也表示很高兴能帮忙。同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交流游戏内容,包括英雄及技能等,服务对象都能够侃侃而谈,对社会工作者倾诉的内容也增加许多,逐渐建立专业关系。

第三阶段:协助梳理现状,打开心扉

服务对象学校已经开学,但服务对象依旧不愿意上课,社会工作者在交谈中运用倾听、同理心、尊重、引导等方法,通过自我披露引导服务对象表达内心的想法,梳理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服务对象告诉社会工作者自己有想法,但不想说出来,社会工作者跟服务对象慢慢交流下,服务对象逐渐对社会工作者透露一些信息,包括自己与家人关系紧张的原因,比如“去年整个暑假,他们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看书学习”。

随后了解到,去年暑假,原本服务对象与爷爷有计划要去腾格里沙漠,因服务对象的英语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服务对象留下来看书学习,而爷爷回了老家。期间父亲经常出差,基本上整个暑假家里只有服务对象一人。

服务对象承认这件事对自己影响特别大,暑假结束后,服务对象开始跟家里人关系逐渐疏离,产生矛盾。

同时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以前不住在这个社区,因为升学和父亲上班方便才搬到这个小区,小区里没有认识的同学和朋友,一切都很陌生,平时只能看书写作业,玩游戏也只是因为无聊。

社会工作者向爷爷说明这件事中服务对象主要问题的原因,其父亲的角色在个案辅导中的重要性。暑假的事件带给服务对象很大的影响,需要父亲的介入及帮助。爷爷表示无奈,经常联络不上服务对象的父亲,并且父亲一直不信任心理咨询相关的人员。

第四阶段:资源联动,正向引导服务对象作出改变

服务对象家里租期到期搬家,而搬家过程中因服务对象搬了两次,第一次搬家屋里没信号服务对象在家大吼大叫,爷爷担心影响到邻居又搬了一次家。这次搬家后,服务对象明显情绪稳定一点,虽然信号不好,但能够自己出门去商场蹭网。

学校正式开学,校方得知服务对象并未想上学,建议服务对象先进行办理休学手续。社会工作者通过让爷爷联络服务对象的班主任与级长进行上门探访,引导服务对象回顾在校时光,协助服务对象办理休学手续不影响后续恢复上课流程,服务对象强烈表示不愿意上学并拒绝办理休学。

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想法,喜爱的事物等等,并带领其熟悉新社区。经过社会工作者的陪伴,服务对象状态逐渐改变,晚上睡觉时间也从以往的两三点转变成十一点,作息时间改善。

因马上面临休学办理截止日期,爷爷辗转学校、区教育局以及市教育局,均由于资料不全无法办理休学,需要服务对象前往医院办理诊断证明,并且最快的申请审批需一个星期。

此时服务对象家人已经临近绝望。社会工作者一方面缓解爷爷的焦虑及无助的情绪,另一方面向服务对象了解对辍学及休学的意见,并再次说明两者的后果,对选择进行分析。

一是休学后有一年的机会进行考虑,二是有后悔的退路,三是有自己最终思考不读书的选择,以上均由服务对象抉择,同时也说明了休学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社会工作者通过从辍学的后果及办理休学的好处两个角度提供相关信息,让服务对象清晰自身情况后,主动提出休学的意见,运用服务对象自决让服务对象进行考虑。最终服务对象同意办理休学。

第五阶段:重构家庭互动关系,解开心结

办理休学手续时,社会工作者针对父亲游离在外的情况给爷爷进行了说明,帮助爷爷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需要,改善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方式,将前因后果告知服务对象父亲知晓,让服务对象父亲参与到对服务对象的改变中来,另一方面,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爷爷和父亲对服务对象的关心,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家人沟通。

因此,爷爷将所有事情告诉服务对象父亲,服务对象父亲了解到所有的情况后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和问题的严重性,并帮忙填写休学手续相关资料,也认可了心理医生对服务对象的诊断。

期间服务对象因手机停机许久一直向爷爷要充话费,借着完成诊断证明这件事,社会工作者建议服务对象好好跟家人说话费的事情,相信家人会理解,因此服务对象跟父亲打电话沟通手机话费的事情,这也是在去年寒假到现在服务对象第一次静下心跟父亲说话,而父亲心平气和的跟服务对象交流,最后休学手续在最后一天截止日成功办理了下来。

除了让父亲、爷爷的关注,社会工作者注意到服务对象母亲对服务对象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工作者让爷爷找到服务对象母亲进行探望,服务对象母亲的到来对服务对象来说很惊讶,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母亲多关心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母亲的支持。

第六阶段:促进蜕变新生,重拾阳光

办理休学后,伴随着暑假,社会工作者站邀请服务对象前往社会工作者服务站,作为暑期夏令营的小老师教导小朋友,夏令营也能够认识到很多同龄的小伙伴,服务对象也欣然接受,并准时参加夏令营。

经过评估,服务对象玩游戏时间从一天十几个小时到一天玩三四个小时,能够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整个状态有所改变。

服务对象跟爷爷也能够以平静的方式交谈,社会工作者也引导服务对象跟爷爷单独相处,一起去修自行车,一起去医院做心理治疗,陪爷爷跟以前社区的爷爷奶奶聚会吃饭,服务对象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的改善,也同意跟爷爷外出旅游,并且参加社区社会工作者站开展的夏令营做志愿者小老师,父亲也在忙碌之中会抽出时间跟服务对象吃饭等进行陪伴。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交谈时,笑容增添许多,能够交流关于学校、朋友的事情,对未来也有一定的期望,并期待能够重回校园。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的改变,让服务对象能够保持现在的积极状态,更好的去面对未来。

五成效评估及服务结果

本个案采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结合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观、技巧和方法,遵循社会工作者工作原则,通过评估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介入。

通过运用倾听、同理、鼓励等专业技巧,协助服务对象对自身的现状梳理,对未来的后果进行反思,同时运用自我披露、提供信息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关建议,链接社区资源、学校资源等方式,促进服务对象对自身改变,减轻对手机的依赖性,回归正常生活。对于家庭方面,调节服务对象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改善沟通方法,促进交流。

六专业反思

1.计划实施

社会工作者在初次接触中,为了避免让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产生抗拒心理,联合小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防疫探访的形式进行接触,根据服务对象的喜好逐步以调研问卷、游戏等媒介与服务对象进行建立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再慢慢引导服务对象。

本个案中结合不同情况和需求,社会工作者的通过充当不同角色,如辅导者、教育者、资讯提供者等。

2.服务方法的运用

通过理论和时间的相结合,从而在个案的跟进中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以及倾听、引导、反馈、总结等沟通技巧。

3.服务策略

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同时对服务对象的家庭展开服务。本案中服务对象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社会工作者通过和服务对象交流让服务对象反思并且意识到一直玩游戏的后果,并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运用服务对象自决,从而达到目标。

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服务对象观察自身的问题,让服务对象反思需要改正和调整的地方。通过联合小区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及小区社会工作者站的方式,引导服务对象走出家门。同时让服务对象家人了解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方法,形成良好的家庭结构,从而协助服务对象更好的度过青春期。

4.服务效果

服务对象家人的最初期望是能够减少服务对象玩游戏的时间,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最终达到能自主控制玩游戏时间,个人的情绪状态及与家人的关系得到改善,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作者:巫小婷

指导:沈春苗

单位:广州市大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637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