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游戏玩疯了?防沉迷系统不能成为摆设

光明网-作者:青峰

“春节假期我玩了7天游戏,你是这样吗?”有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超5亿,即每2个网民中就有1个玩网络游戏。有网友反映,在玩游戏时,经常碰到疑似未成年玩家,“我在春节假期玩游戏时经常能碰到小学生,听声音就能判断,奶声奶气的。”一些游戏厂商号称的未成年人 防沉迷系统,真在起作用吗?有媒体调查发现,结果不容乐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19岁及以下网民占比16.6%,约1.64亿人,10岁以下网民占比3.1%。CNNIC的另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超5亿。换句话说,每2个网民中就有1个人玩网络游戏。那么,未成年“网民”上网到底是为了干什么?

这样的追问并不多余。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应用市场上游戏类APP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25.7%;每4款APP中,就有一款是游戏类APP。置身于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保护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的重要性无需赘言,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因此备受关注。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在此次调查中,有游戏玩家告诉记者,“有些情况,累计满5小时后,可能被游戏要求下线,可过几个小时再登录,又能玩了。”比起游戏时间失控,更令人感到担心的是,一些网络游戏“来者不拒”的姿态。

早在2007年,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就已经上线,但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虽然防沉迷系统都要求“实名制注册”,但真正的游戏玩家不一定就是注册身份的所有人。现实中,盗用家长身份进行注册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去网上找名字和身份证信息通过游戏的实名认证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小学生都知道”。

实际上,类似的问题不只存在于网络游戏,在不少视频网站上,防沉迷的“未成年模式”基本形同摆设。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过度沉迷的危害尽人皆知。从维护孩子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网络防沉迷系统不应该只是一个“摆设”,由此不仅需要家庭和学校履行起各自的监护职责,而且需要互联网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技术升级。这既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699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