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防沉迷,技术加持之外还需人文关怀

南方网评:游戏防沉迷,技术加持之外还需人文关怀

绑定平台的用户中超过八成游戏时长下降、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账号中90.5%在登录环节即被纳入防沉迷监管、每天1784万个未成年账号因登录时长“超标”被“踢”下线……腾讯游戏近日介绍了防沉迷措施多项最新数据。在国家相关部门规定越发清晰、企业不断推进相应举措的背景下,游戏防沉迷也将面临着新常态的语境,而家长学校的共同发力,也将以合力的姿态更好促进未成年人成长。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防沉迷系统并不是一个新兴产物,很多游戏平台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落实包括实名信息注册准入制的举措。这也是一种责任与义务的具体体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面对人数众多且具有增长性的青少年群体,平台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沉迷机制很是关键。

未成年人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的重大关切。从之前报道的诸多新闻来看,有关未成年人沉湎于游戏的事例时有发生,这和一些网络平台建立的防沉迷措施形同虚设不无关系。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群体手握移动终端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也从更深层的角度呼吁平台方尽到自己的责任,在“上游”主动守住关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式的限制措施只能是自欺欺人,网络平台绝不是靠打擦边球来谋求发展,唯有守土有责,依靠良性循环才能走得更远。

网络平台发轫于技术的升级换代,但破解技术问题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本身。就游戏沉迷而言,在相关部门规定越来越清晰、企业不断上线各种新措施的背景下,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都应该参与进来,共同呵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孩子成长绝不是某一方面的单独责任,如果仅仅靠游戏平台使用的技术手段,显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从事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的专家就指出,“通过大数据调研,发现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的校园归属感可以增加约8%,网络成瘾问题可以降低约7%”。在精准数据背后,显然已经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游戏防沉迷,技术加持之外还需人文关怀。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未成年人对于网络游戏的抵抗力低下固然有程序设计的原因,但人文情感方面的缺失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很多偏远农村,存在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留守儿童,彼此之间的交流密码都是游戏术语。游戏本身并没有原罪,在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时间把握这个“度”上,却存在着得与失的多重权衡。在这方面,家庭的作用是远大于平台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哪怕是在游戏里能够相辅相成,也是一种成长。道理谁懂,但执行起来却很难,关键还在于家长亲子习惯的持之以恒。同时,还需要全社会予以推动,最终让这种关怀能“见于细微”。

收藏

举报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729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