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瑞瑞特别让我骄傲,因为她不仅说话比较早,而且还口齿清晰,当时我特高兴,出门儿倍儿有面子。
但是,也不知道从哪天起,瑞瑞嘴里蹦出的话语就从各种句子变成了一个词:“不要!”。
“要不要妈妈喂你吃饭?”“不要!”
“那你自己吃饭吧?”“不要!”
“那我们先别吃了?”“不要!”
每天遇到这种情况,简直是圣人都要逼疯!我觉得这种情况很像是儿童发育中的“叛逆期”,但是年龄又有点对不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孩子总说“不”?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会经历3个“叛逆期”,而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一般是在1岁半到3岁左右。
“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大爆发,而他们的语言也开始成熟。当他们突然发现“语言”可以代表自己的意志,当然会重复使用这个工具,确认自己给自己作主的权利。
所以,与我有同样苦恼的爸爸妈妈们,恭喜啊,我们的小宝贝们又长大了:他/她在认知发育上又有了一个里程碑,朝独立自信的个体发展又近了一步!
那么,知道了原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1.理解孩子是独立个体
我们要接纳并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
面对叛逆期孩子,父母既不能压制,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易怒,而且没有自信;但也不能太“顺从”,这样孩子会变得娇纵。
2.家长自己不要经常说“不”
孩子们说出的第一个“不”,就是从父母这里学来的。孩子天生爱模仿,所以家长们多多“正面强化”,选择性的说“不”。
对于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我们要坚定地说“不”。但对于生活中的日常情况,我们要谨慎使用“不”。
与其说,“不要把玩具扔地上”,不如说“我们把玩具放在桌子上玩吧”。
3.减少孩子说“不”的机会
把问答题转化为选择题,只给孩子提供2个选择,但这2个选择里却不包含“不”这个选项。
一旦有了选择,宝宝就会有了“自己作主”的感觉,就不会一味地说“不”。例如,与其问孩子:“我们吃早饭好不好?”不如换成:“你想吃面条还是吃包子?”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另一方面,孩子也不会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
有时候,孩子比较犹豫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提供选择后,加上一个倒计时,给他们紧迫感。“我数到10哦,如果你不选,我就替你选!”通常这个招数一出,孩子都会很快做决定的。
4.用游戏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我之前一听到瑞瑞说“不”,就开始各种苦口婆心威逼利诱,把自己累个半死还没啥用。
这是很多父母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很多时候孩子说“不”并不是真的“不”,所以千万不要太认真,一认真你就输了。所以,做游戏是个好办法。
有一次出门前,我和瑞瑞说:“我们要出去玩了,快来穿鞋吧!”“不要!”这种时候,如果强行抱起穿鞋她一定会挣扎,然后哭闹,半天也出不了门了。
所以我会接着说:“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把鞋子穿好。”
这个时候,瑞瑞就会一边喊“妈妈等等我”一边开始手慌脚乱的自己穿鞋子,或者喊爸爸奶奶帮忙。穿完了还会很得意的炫耀:“我第一名!”
此时她会觉得,这是妈妈在跟她玩游戏,而不是妈妈在要求她做事。何乐而不为?
5.利用孩子的模仿天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模仿,因此面对我们希望她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他们模仿的天性。
比如,瑞瑞有一次把蘑菇钉扔的到处都是,我希望瑞瑞能把蘑菇钉都捡起来放回盒子里。
“瑞瑞,我们来一起把蘑菇钉放回去吧?”“不要!”然后她完全不理我,就跑去玩别的东西了。
于是我就自己一边捡蘑菇钉一边念叨:“这个紫色的蘑菇钉真好看,像葡萄一样。”“这个蘑菇钉好小啊,是不是刚才那个蘑菇钉的宝宝啊?”
这时,瑞瑞其实竖着耳朵在听呢,连忙跑过来:“不是,那个才是宝宝!”然后跟着我一起捡蘑菇钉,很快就把玩具整理好了。
我们希望孩子养成的好行为,都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表现,让孩子通过模仿自然而然的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习惯哦。
是的,当孩子越来越大之后,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越来越难带了。
其实,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认知发展,寻求独立,开始体会自己不同情绪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从第一次开始,就认真地考虑如何应对,“爱与规则”并行,希望我们都拥有长期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共勉!
各位好麻麻!
孕前、孕期、月子
哺乳期、婴儿期、幼儿期
想得到更多专业饮食指导吗?
想搜索出哪个食物不能吃吗?
想知道哪个阶段吃什么好吗?
只需一个小程序!
▼
动动手指,
看最权威的好妈妈饮食指导吧!
▼
每位好妈妈天生都是辣妈潮妈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