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青少年网瘾诊断标准出台!12—16岁属高发人群……

如今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与一般网络使用的区别在哪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

最权威的青少年网瘾诊断标准出台!12—16岁属高发人群……

△资料图/视觉中国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比例接近10%。目前,我国关于这一领域的治疗规范仍在制定之中。

尽管网络成瘾治疗规范尚未发布,但陆林表示,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有关,临床治疗过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焦虑、抑郁、多动症时,会按照相关治疗规范进行。一般而言,这些心理疾病得到改善后,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问题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对此,陆林指出,世卫组织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此举使网络成瘾问题受到社会更多关注,甚至在治疗时能得到保险支持。他表示,网络成瘾不应被简单定义为一种疾病,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往往伴随着其他问题,涉及家庭、学校和孩子自身,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正确关注和教育、学校支持,以及同伴帮助,都可以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

最权威的青少年网瘾诊断标准出台!12—16岁属高发人群……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12-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12—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虽然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既往研究显示,游戏成瘾的流行率约为0.7%—27.5%。

游戏成瘾的原因有哪些?

专家认为,从患者自身因素来分析,游戏成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未能形成完整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新鲜事物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少数人经受不住其他玩家的蛊惑、宣传,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深陷其中。沟通和社交能力低。孤独感和网络游戏使用的增加呈正相关。自卑造成孤独,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因为内心压抑,通过玩游戏可以得到宣泄和释放,在虚拟世界获得满足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游戏成瘾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表现之一,患者将打游戏作为缓解焦虑、抑郁的重要手段,与“借酒浇愁”类似。

从以上对“网瘾青少年”的分析来看,网瘾少年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心理方面,而不像传统的上瘾药物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故不能采用传统的严禁方式,不是封堵而是通过疏与导。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种网络心理疾病还是应该采用心理手段来解决,相关专家就对网瘾青少年给出以下6种对策:

1、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摆脱网瘾

对网瘾青少年积极开展上网心理引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认识“虚拟世界和”现实“现实生活”的真实差距。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活动,把偷偷摸摸的上网心态转为光明正大的心态。从个体转为集体,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减少或者缓解这种成瘾症、孤独症、焦虑症和散漫症。

2、占据网络主阵地,满足网瘾少年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不主动占领,就会给歪理邪说、旁门左道、黄色和黑色信息所占领,所以应该尽力具有鲜明的立场、观点的网站,建立各种有自己特色的网站,让青少年身处于绿色的网络世界,正确的、科学的知识来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最权威的青少年网瘾诊断标准出台!12—16岁属高发人群……

3、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网络

为了能让青少年孩子正确的使用网络,又能在网络上找到救命的“降落伞”、“安全垫”,“那里跌倒那里爬起来”。可以通过咨询智择优教育孟老师通过心理测验、心理疗法等等,是网瘾少年这只迷途的羔羊找到新的方向。这种方式也是他们较为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也是最能让家长省心、省力的一种方式。

4、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

青少年孩子缺乏社会的交往经验,容易轻信别人,没有陈年的监护更加容易受到侵害。另一方面,青少年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应在上网之前定好目标,自己要做什么,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什么,把任务写在纸上时刻的提醒自己。父母与孩子够了协商制定一份上网时间表,不能让孩子无休止的在网上“闲逛”。

5、构建文明上文行为规范,形成健康向上的主导心理

网上也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加上网上的伦理道德和法规的建设,强化社会上网道德和法规的建设,强化社会上网道德评价和舆论压力,严惩网上犯罪,这对“肇事者”是一种教育,对广大网民也起到预防和引导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上网心理。

文章来源: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深夜12点,小学生爸爸问女老师:睡了吗?竟是因为……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12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