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早恋”背后,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家族融合

近日,新鲜名词“科学早恋”引发热议。导火索是来自海淀区某著名中学的老师的吐槽:两孩子早恋,可双方家长却“看对眼”了,直接像亲家一样交往,甚至不让老师过多干涉孩子的恋爱。此帖一出,惊起轩然大波,喝彩声和抨击声皆有之。

支持方多以社会地位较高或经济条件较优越的人群为主,大肆渲染“科学恋爱”的好处:无地域差异;家庭条件相当;知根知底;长时的感情积累。他们将此举美其名曰“社会中坚中产阶级保全自己阶层地位的努力”。

悲哉!伪科学居然被冠以科学之名。痛哉!思想的倒退居然被赞以进步。

“早恋”一词向来带有贬义色彩。虽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学生时期的恋爱不再像早期那样禁忌和敏感,但“不许早恋”四个大字依旧是每个学堂的金科玉律。“科学早恋”看似是一起冲破传统桎梏的革命,实则是披着糖衣的另一种感情枷锁。前者将个体强制隔离,后者将个体强制捆绑,换汤不换药。爱也好,不爱也罢,人人皆是自由身。当家长把婚姻视为投资甚至买卖,用市场逻辑处理情感问题,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情窦初开的孩子只能沦为被他人审视的商品,而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人。

若要说“科学早恋”是科学,中国古代还有更“科学”的。目光倒退到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开辟了“指腹为婚”的特殊嫁娶形式。推崇门当户对的计划性早恋尚是从“娃娃”抓起,指腹婚早就从“娘胎”里抓起了。在“回归历史”的视角下,“科学早恋”其实是传统封建思想中包办婚姻的现实写照。拿糟粕当科学,拿倒退当进步,着实讽刺。

中产阶级怕“结婚变扶贫”,将这套看似科学的方法论广而告之,其背后自然有合理性,并能引发同阶层的共鸣。但仔细审视,这只是一场精致利己主义者们的家族融合。在功利视角下,他们投资孩子青春期懵懂稚嫩的情感,企图在未来的婚恋市场上“赢在起跑线”。长此以往,不仅会加速社会功利主义的泛滥,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恋爱观的养成。

其实,“科学早恋”在内卷化加速的当下是自然的产物。内卷化源于焦虑,人们的焦虑源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恋爱恰恰就是那根摇摆而随机的,无法确定回报率的“软肋”。但所谓婚姻,从来不是物质条件的简单相加,爱情也不是定时定量的计划经济。面对情感,还是放下屠刀,自然随性的好。

文/吴鲁笑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136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