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亲家的科学小孩子早恋:到底是家长圈的内卷还是阶层焦虑?

文丨优宝20年前,早恋这个词还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社会舆论更是大肆批判。可谁能想到,20年后的今天教育界也出现了“科学早恋”这个概念。这事还要从海淀一个非常著名的高中说起。门当户对的爱情在这个高中里,有个老师吐槽:早恋的俩孩子,家长互相之间很看得顺眼,两家人干脆像亲家一样交往了,还跟老师说:“你不要干涉!” 顶多采取一些奖惩措施,比如考试名次下降就把他俩的座位安排到教室两端……而这两家父母的想法也着实“通透”,你看如今年轻人结婚有多难!不仅婚恋市场萧条,绝大多数相亲者也都默认着这样的规则:只在家庭背景与经济条件相当的前提下找对象,如果不符合一些硬性条件的匹配,软性因素(比如兴趣爱好之类的)再合适也免谈。以前怕早恋耽误学习,现在怕的是婚恋变成扶贫。这没说虽然有点情绪化,但话糙理不糙,两家人要是从孩子小时就知根知底,这也不是坏事。而且海淀中学这事背景特殊,事发学校里的孩子都是学霸级别,具备兼顾恋爱的余力;家长在经济条件、教育理念等方面相近,是典型的“门当户对”。如果你家孩子碰巧也喜欢上各方面条件都不差的异性,他们又足够的自律,你会反对吗?两个学霸能相爱,至少以后孙子不用我来带;学神组合多傲娇,未来孙子学习不用我来教。这么想想岂不是美滋滋~更何况让孩子早早体验“门当户对的爱情”与“携手进步的艰辛”,就算分手了下次找对象也不会眼光下跌,降低婚恋选择失误的风险。其实“早恋”这个词,本身就不太科学,它的“学名”应该是“青春期恋爱”。“早恋”的“早”字,有着极大的感情色彩,代表着成年人的反对意志。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似乎只有一些中国父母才会用这个词。少男少女对异性有好感,是人的天性,更是情商成长的萌芽,但的确需要成年人的守护与引导,而不是打压。但是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太多了,家长的引导与推动,也可能走向干涉子女的另一个极端。就像“严禁早恋但毕业就催婚”,早早为孩子选定“门当户对的爱情”,也有可能演变为以宽容之名的反向干涉。教育焦虑下的另一个极端有人将科学早恋形容为一场投资:天使轮/A轮:现在就看好这个媳妇/女婿,时不时地进行一点投资,看似是一种付出,实则收获很多,这都是聪明的亲家啊!等两个孩子都考上不错的高中,开始B轮投资。进了大学,C轮投资。从小自己亲眼看着栽培大的,和孩子长大后冷不丁不知道从哪弄回来的,能一样吗?这波投资,不亏!平心而论,“门当户对”的婚姻有可能更加稳定,但这不意味着美好的爱情完全会来自“门当户对”的关系。尤其是还没尝试过爱情滋味的年轻人,如果从一开始就被绑上了“必须门当户对”“绝不考虑家庭差异大的对象”之类的价值观念,恐怕很难再体会爱情的酸甜苦辣。爱情不全是甜蜜幸福,门当户对的婚姻也不是万能的解药。能两情相悦最好、体验暗恋的滋味也好、感受吵架甚至失恋的悲伤也罢,这就是每个人一生中必定会有的一种经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和体验,才是他们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早恋”已经与爱情关系不大了,实际上是一些焦虑感极强的城市中产家庭捍卫自身阶层利益的“保卫战”。这场战争是没有硝烟的,但弥散着浓郁的焦虑感却在短期内无法消除,而且会与其他方面的焦虑一起,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而从根源上来说,“科学早恋”与“严禁早恋”没有本质区别,同样是教育焦虑的体现。不管鼓励还是禁止,最终的指向都是孩子的学业,以及从这个“起跑线”上延伸出去的未来人生。这种价值观原本属于成人世界的现实逻辑,“科学早恋”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双方成绩相当、家庭条件相当,还包含着双方的家庭背景、学区房门槛和父母的认知能力等等方面。也正因为如此,海淀中学这对小情侣的案例并不具备普遍性。凭借自由意志萌生爱意、让情商开始发育,这本是好事,但父母却赋予了其太多的意义、期盼、甚至是算计。由此而推广到社会,过分强调“门当户对”,甚至将婚姻视为商业的风险投资和并购重组,就会狭隘片面,也会断绝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如何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她回忆起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时感叹:最近和几个好友聊天,发现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没有让我们认识自己。各自都是在后来人生的某一阶段突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为什么我们没能在更早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传统教育很少去鼓励孩子发展自我意志,大家都是要求孩子听话、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脚本,父母们应该尽量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从每件小事开始自己做选择。只有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他才能逐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潜能。选择自己所爱,做自己所想,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那么类似这种“科学早恋”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呢?也是有的。一位妈妈,非要把孩子送进一个著名的童声合唱团,她有两大理由:1、弥补自己小时候没有参加合唱团的遗憾;2、让儿子认识合唱团里的小朋友。按她的意思,愿意把孩子送进合唱团、而不是送去一些更功利的学习班的,多数是有点情怀的家长。或者说,能舍得把孩子往文艺方面培养,而不是往军备竞赛培养的,家境和家教都挺好的。她也不是指望在这个团体里给孩子物色对象,用她的话说:“让孩子多接触这样的人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后她的眼光不会低,慢慢人生路多认识一些优质的人,兴许会走得更豁达些。”恋爱只是这个过程中的“意外惊喜”,提升孩子接触的圈层才是目的,至于孩子愿意融入、适合什么样的圈子,就是他自己的人生选择了。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181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