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给孩子真正的“精神养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上网成瘾?

听众:现在面临小孩电脑瘾的这个问题,好像没有比电脑更吸引他们的东西了。父母往往在早期意识不到,等孩子已经形成这样的状态,想去挽救已经很困难了,这个时候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李辛:对于成年人来说,在人生迷茫期容易有这种情况。我接触了很多有网瘾或其他瘾的成年人,他们的生命力没有找到合适的联结和投射点。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因为得到的关注不够,他们从父母、从环境得到的能量不够,孩子与家人、老师、同学还没有形成深入内心的联结。就像一棵小树,如果它得不到周围充足的水分滋养,他的根须只好伸展出去自己找水,任何水,甚至有毒的水都会吸引根须伸展过去吸吮。

怎么让孩子戒除网瘾呢?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的精神饱满度,这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能量。

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工作到像手机那样,只剩下1格电,这时可能连听东西、看东西都不太清楚了,而且心里很烦躁,不能再接纳新东西,但可能还是会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这是现代人常见的惯性透支行为。如果你是以这样的状态跟孩子在一起,那只是你的身体跟孩子在一起,心并没有跟孩子在一起。按照传统的观点,你的神和气在非常低的状态,虽然跟孩子在一起,但你的神气没有照耀到孩子。

现在的孩子可能在物质层面营养很充足,但是在精神这个部分非常匮乏。这个部分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观点,印度医学也有。现代心理学只是提到需要充分交流,但这需要建立在父母精神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效。很多妈妈会跟我说,我跟孩子交流很好,我每天都会抱他,给他读书。但很多家长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想着别的事情的,这是普遍现象,只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

我们成年人可以忍受或是已经习惯了别人和我们谈笑,但是心不在我们这里,我们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意识主导的。但是对于孩子,他其实是心灵主导的,当他周围的人如果心都不在他这里,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小伙伴也好,虽然都天天在一起,但他的内心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可能会出现一种内心的匮乏感。这种匮乏感会表现在各种方面,比如小孩子体质不良,容易感冒;还有小孩子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睡觉,不愿意离开妈妈,非常依赖,或者会害怕周围环境,等等,这些现代医学的症状、中医学的症状,或者心理学的症状都不是原因,是能量缺失的结果,它的原因非常需要得到重视。

所以,我们的家长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是不是只剩下一格电?是不是上班的时候已经把能量消耗光了,回到家已经没有能量再关心孩子了?

补充能量的方式

没有能量就需要补充。从传统中医来说,这个世界的能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社会能量,一种是自然能量。社会能量会让人浮躁起来,就是中医所说的“开”;自然的能量除了有开的一面,还有能够让人沉静下来的一面,就是中医所说的“阖”。

我常常会建议家长,在孩子放学后让孩子到楼下去玩泥巴,不要老是待在房间里。如果是周末或假期,可以带孩子到自然环境里走一走,到山里面住一住。这是一种习惯,习惯的背后是一种连接。当我们的身心跟一个低能量状态的环境,或者是剥夺你能量的环境、人、事连在一起久了,那最后的结果是很可怕的,它会使你的能量慢慢漏掉。

当人在低能量状态的时候,就更难从不良状态里跳出来。就像我们的电脑内存不够时,不容易从死机状态里恢复一样,很多成人戒除不了网瘾,或者戒除不了某些习惯的情感模式,也是因为他们的能量过低。

最好的充电模式,不是去看医生,而是可以选择这几个方向:

1. 跟大自然待在一起,但是要做到你的身和心都在那里,把手机关掉,思想也放慢一点。

2. 你要谨慎选择和你在一起的人,因为能量是互相影响的。

3. 可以跟能够唤醒我们人类神性的东西相连接,比如教堂、寺庙,这是疲惫的人回到原点和获得能量的外在方法。

内在的方法,大家都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比如静坐、站桩,或者书法、古琴、儒释道。写过书法,弹过古琴,或者打过太极拳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其实最终不是去表达哪个姿势、哪个音调有多么准确,而是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里,有没有足够的专注,被干扰了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在训练我们学习往内走。这样的训练,有点像现在心理学中的自我身心反馈疗法。反馈,就是你当下知道自己在什么状态。

这些都是大概方向,大家可以顺着思路,自己去选择。作为家长,精神饱满度的建设非常重要。传统文化不光重视伦理、道德这些东西,也重视精神的建设。如果家长对这个部分没有概念,或者说还没有习惯运用,那就容易在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出现问题,孩子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显现而已。

了解孩子,要从了解自己开始

听众:我的二女儿是家里最漂亮、最可爱的一个,但她的性格是谁对她好,她就会对对方好。我很担心她未来找男朋友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否则,一个坏蛋喜欢她,她也会喜欢上的。

李辛:儿童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和早期的亲子关系,重点是什么呢?

我们所有的学习,学中医也好,学经典也好,学德语、法语,这些都是各种营养,但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孩子心智成长的阶段,在他15岁或18岁之后,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心”。

所以,你或者你们全家跟二女儿相处的重点,就是要足够地给予、认同她,把这部分补足,补到她可以不在意别人是否在意她、接纳她。这样她就会在一个正常的原点去找到合适她的生活、朋友和一切,而不是在她认为最凄冷的黑夜里,靠近她的第一个男人就是她需要的。

我们要体会孩子的心理结构,必须要对自己有所了解。不能把自己所有的语言、行为理所当然地认为就应该是这样的,就是有道理的,因为我是妈妈我爱你,怎样做都有理。

要观察你所有的爱、所有的行为,你已经习惯了很多年的表达方式,背后的心理结构是什么。是因为对自己的不认可,或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担心别人不接纳自己,还是担心达不到别人的标准就会很紧张?

你自己要去了解这些背后的内在动机。当你对自己有所了解的时候,你自然也能对家人有所了解,你就能站在更深入和更完整的角度和你的孩子交流。这更核心的一层,别人没有办法帮你完成,没有任何专家能够做到,只能靠自己。

听众:有没有对儿童、青少年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方面比较合适的书籍可以推荐?

李辛:对于目前的中国家庭,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可以给大家补一补课。比如《儿童健康指南》,除了第一章是讲儿童的生理病,从第二章到最后全都是关于孩子人格的发展、教育、亲子关系的,这个部分不光超越了生理学,也超越了现代心理学。心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又发展出另外一个范围,叫“超心理学”,这个部分有点像我们传统文化里关于觉察、内观的部分。

刚才提到,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心结构是什么,不仅仅是动机,动机已经是一个结果了,只是相对于外在的语言和行为,还像是一个原因,但是动机背后还有更深的东西——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个模式背后的驱动力

所以,除了看书,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自己静下来,觉察自己。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之一。不要错过每一次的不开心、害怕、担忧、吵架。哪怕你总是在为某一件事情吵架,如果每次都能多了解一点——这次吵架原来不是因为土豆要不要放盐的问题,也不是说今天上午他做错了哪件事情,其实,这次的不满上周就已经开始积累了,今天早上我紧紧地抓住了这个不满,把它固化了,我开始释放这一类的频率,翻出过去的类似事件,然后把对方给感应出来。

我们常常希望找到一个答案,然后处理问题,但没有一件事情是孤立的,没有一件事情是互相没有关联的,如果我们的觉察更敏锐一些,就能让我们对真相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

觉察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的学习。就像我们在30、40岁时接人待物、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从一两岁完全不懂的状态,逐渐学习过来的。所以不要指望我学了3个月,怎么还没有看透世间的智慧,不要考虑这些东西,但是你确实要花时间在这部分学习,因为这不光是解决你现在的问题,也帮助我们释怀未来可能遇见的问题。

教育只有汇至精神,才能成为生命的养分

听众:我的孩子性格很内向,我总担心他自闭,为了他的个性问题,我都快得忧郁症了。但也可能是因为我焦虑太多,对他会有一种投射。

李辛:不光是投射,和某些孩子见陌生人会腼腆一样,这其实是感应。比如我们跟某些人在一起,能量会一下子放松下来,而跟另外一些人在一起,就会容易紧张。我们成年人会用意识来说服自己忽略这些,但孩子是以自己的内心在生活。他平常会黏你吗?

听众:特别黏。

李辛:这时你会怎么做呢?

听众:有时候让他黏一下,有时候让他走开。因为常常会有陌生人说,男孩子这么大了不要再黏你妈妈了。

李辛: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是要给足他,这个部分是他的短板,不要考虑周围的杂音,如果你在他的童年期给她补足,他的这个部分就平衡了。

如同饮食在身体中的吸收和代谢,情感和爱这个部分,你给足了以后,也会转化成纯粹的能量,滋养和通畅他身心各个部分的需要。但如果这个部分不够的话,物质营养再丰富,他也可能表现得病恹恹的,精神上的不饱足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问题,也会导致以后很多选择上的偏差

从发展来说,不饱足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要么就是比较封闭自己,裹足不前;要么就是太容易投入感情的寻觅当中。而从小饱足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比较容易在一个平和自然的状态。

所以,你只需要给她一个饱足的情感环境,然后让他慢慢长大,不要因为他现在的状态好像不够完美而过度焦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学会这些知识和学说,这些东西其实只是一些原材料和碎片,而最终这些东西需要我们精神的消化吸收,才能成为生命的养分。

当孩子消化不了的时候,可以先不要给他过多的指导和要求,要随着他的状态调整。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儿时建立一个相对健康、饱满、稳定的精神结构,有了这个之后,他在长大的过程中便能够平衡地发展自己。

心理学经常讲精神的发展,就是在内部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程序来,而且这套程序还能继续升级、发展。

听众:最近我在学习气功之类的方法。

李辛:那你可以用观想来给自己的内心做更富足的准备。比如你可以每天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观想一朵莲花给他。或者,虽然有时孩子不在你身边,但你可以观想你抱着他,这个很重要,是无形能量的传递和给予,现代的量子物理已经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实它的存在。

哪怕你现在在听课,你心里一想到他,他能接收到,特别敏感的孩子能感觉到,但不一定能意识到,但是对他会有效果。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再忙都不要忙到忘掉自己,也忘掉了对你重要的人。再忙再累,都要把你自己和重要的人放在心里,这就是古代说的“神光照耀”。(完)

来源 | 李辛《儿童健康讲记》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182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