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早恋与性爱文化

  父母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把孩子推向早恋。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并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早恋问题。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何谓“早恋”?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时代,乃至对不同的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规范说,中学生谈恋爱就属于早恋,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早恋会分散大量精力,势必影响学业。二是经济生活的自立程度尚未独立。恋爱的目的是两性的结合成婚,这是需要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立而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的,中学生们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青春期的孩子会对异性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渴望接近异性又害怕受到来自异性的伤害。父母应该多鼓励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常地与异性朋友交往,因为善于与异性交往的孩子往往都具有活泼开朗、宽宏大度等优点。

  但要让孩子在交往中做到,尊重对方的人格,真诚交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与异性单独接触时,要让孩子注意分寸,嘱咐女孩子没有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在晚上单独和男孩子约会,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要敢于说“不”。

  早恋的高年龄段在14-16岁,平均年龄为14.2岁。学习成绩及家庭不建全的学生产生早恋的机率大些,这是因为他们学习不好或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寻找同龄人的关怀。也有是因为心智还未成熟,发觉异性对其关心甚于他人,便有一种意识,也有因为自己认为爱就是一切,恋情像水晶般纯洁,但也由于现实常与幻想不符合,反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创。因此,中、小学生谈恋爱一直被社会所否定。

  就是因为家长们深知早恋的危害,所以才会在平时对孩子的异性交往管得很严格,一有蛛丝马迹就要查个水落石出。这样的做法本来无可厚非,只是不少家长方法欠妥,总把中学生当成小孩子看待,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私拆子女的信件,查看日记,偷听电话。一旦发现早恋,更是大动干戈,拳脚相加,叫人心寒。

  学校处理早恋问题往往也是简单粗暴的压制法:写检讨书、停课、处分、广播点名、公开情书……这些做法使孩子感到强烈的屈辱和压力,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有的表面顺从,却将憎恨埋在心里,有的由“公开”转入“地下”,最坏的是在压力的鄙视下,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最后走上逃学、出走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其实,男女生在一起并不是家长想象的那样亲密接触。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一些朦朦胧胧的感觉的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说明孩子长大了,不再处于男女的无知状态中,对自己的性别有了认同,对异性也产生了强烈的认识欲望,这与寻求数、理、化的知识没什么两样。

  据了解,在早恋之中,多数人是有肉体和性接触的意向的,但不一定都付诸实践,相当多的早恋少年满足于温馨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当然,也有一部分基于性冲动与欲望而发生性行为。

孩子的早恋大多是青春期的朦胧的、单纯的爱。他们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如何去爱,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愉快,对方有吸引力,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对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深沉而理智的考虑。一般来说,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有关。早恋成功者实在少见,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由于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就会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夜长梦更多,缺乏稳定性。而且孩子的早恋一般都是冲动性的,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一时冲动不计后果。有的心血来潮发生性关系,饱尝苦果;有的聚散匆匆,聚时无真情,散时不动容,轻率交往,滑向道德败坏的泥潭之中。

下面是孩子可能早恋的10种信号,供家长参考:

1.孩子变得特别爱打扮,注意修饰自己,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

2.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愿和父母多说话。

4.在家坐不住,经常找借口外出,瞒着父母到公园、歌厅等场所,有时还说谎。

5.放学回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待在一边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

6.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燥不安,做事无耐心。

7.突然对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电影、电视感兴趣。

8.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

9.背着家长偷偷写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

10.常有异性打来电话,经常收到发信人地址“内详”的信。

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与同学的广泛接触,共同成长。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单独来往的意外。而不是粗暴地阻止孩子们和异性交往。

在对待青春期少男少女“早恋”的问题上,家长应采取什么具体措施呢?

1.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给孩子讲道理,可以告诉孩子: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事,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并告诉孩子不能早恋的原因,要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家长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家长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能偷看孩子的信件、跟踪监视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或对方家中,弄得满城风雨,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采取“跳、”“冻”、“隔”的方法。因为当孩子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与激动,也会为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父母不但要洞察孩子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给孩子以热情、严肃的忠告,让孩子“跳”出来,将感情冻起来,要告诉孩子初、高中生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恋对中学生学业有影响。尽量把两个孩子“隔”起来,少接触。家长的教育要和风细雨,又要有一定严肃态度,不能埋怨、责备,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3.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外的旅游、交友、公益劳动等既可锻炼身体,又可益智、养性。同时,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进行集邮、读世界名着、练习写作投稿,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也许,“早恋”的情感会适当减弱和转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儿童营养供给充分,加之社会环境有形无形的“性”刺激,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这也导致了现在孩子谈恋爱年龄普遍提前,甚至有报道说小学高年级中也出现了谈恋爱现象。对此,家长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能视中小学生早恋低龄化和早恋者数量激增如洪水猛兽,同时也不能如有些文章所说的“自然教育”,任其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应学习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高素养。平时要对孩子多留意观察,多和孩子谈心,预防青少年早恋的发生。

关于青春期性教育以及学生早恋问题处理的若干体会 福州十八中 卢珊珊

自本世纪中叶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认识到:要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青春期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健康人格的养成,身心的正常发育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青春期教育密切相关。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以来,青少年性教育成为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目标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保护青少年健康运动,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也迅速成为学校重视的一个新兴领域。

青春期性教育兴起的原因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由于青春期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性别和种族差异,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还通常使用“Young People”这一定义,特指10~24岁的年青人。青春期不仅是一个生理概念,而且是一个现代文化概念。这一概念是伴随20世纪全球性的性早熟趋势、家庭模式的变化和都市化进程,不断得到认同和强化的。

青春期性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也是由青少年生理发育的特征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似乎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尽管他们兼具儿童和成年人的某些特点,但他们既不是儿童,也不是成人,而是经历着人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都走向全面成熟的重要阶段。伴随男女两性身体形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识,但又惟恐被别人发现或讥嘲。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因为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而陷于迷惑、焦虑或冲动之中。由于青少年对自己的身心发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常常容易出现偏离行为,被称为“危险人群”。近年来颇为世人关注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性犯罪案件已占18%~25%,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态势。

青春期性教育日益受到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青少年人口数量和生育数量的增长。在全世界60亿人口中,10~24岁的年轻人约占16亿。近年来,这组人群的数量不断增长,其速度高于总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每年有2000万人进入性成熟期,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10~20岁)达3亿以上,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

与此相观照的是,近50年间,青少年男女性成熟的年龄平均提前了两岁,而平均结婚年龄则推迟了5年以上。这种反差的扩大,大大增加了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机率。自六、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了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大幅度上升和少女怀孕率激增的状况,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00多万少女怀孕,其中有50%选择生育。美国一年用于解决少女生育的经费高达70亿美元。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15~19岁少女生育孩子的数量已占年出生总人口的10%以上。非婚早育不仅导致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青春期性教育的兴起还与性病(STD)、艾滋病(AIDS)的蔓延直接相关。近20年来,青少年性传播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许多国家性病患者的第一群体都是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少年。WHO的报告表明,在每年全世界新发生的3.33亿性传播疾病患者中,至少有1.11亿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另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报告,至1999年底,在全世界334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有三分之一是15~24岁的青年人。目前,全球每年新感染的青少年艾滋病260多万例,几乎每一分钟就有5名青年男女被感染。截止1999年9月,我国艾滋病和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病例为15,088例,其中58%的患者为20~29岁的青年人,成为艾滋病蔓延最迅速的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肆虐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它使近二、三十年间人类公共卫生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使一些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缩短了整整10年。

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性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强烈。当今的青年,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历史交汇点上。一方面,电子信息的发展,性观念的开放和一些媒体对“性”的商业化炒作,使青少年不再象他们的父辈一样谈“性”色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从正常渠道得到科学的性知识,从而完全摆脱“性无知、性禁锢”的影响。有媒体报道:14岁的女孩与哥哥发生性关系怀孕,17岁的学生因把悄悄生下的孩子扔到窗外而治罪,19岁的女孩因堕胎不当丧生……这一切都昭示人们:青春期性教育势在必行。正如台湾著名教育家晏涵文教授所说:“青少年无奈地去摸索、尝试错误,从色情商品中学习扭曲的两性关系,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性教育实际上是涵盖了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两性交往、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每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执行性教育对青少年极为重要。当然在学校里,学生发展到性行为阶段较少,更多的是被我们教师称之为早恋的行为。关于这个问题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进入初二后半个学期,我逐渐发现班级里有一对男女同学相互之间不象是一般的同学关系,并且对视的眼神也暴露了他们之间的爱慕心理。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产生怀春的情爱,异性之间彼此向往,都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露。当他们接触到某个异性而在心理上起波澜时,或当他们感到与某个异性彼此之间有莫大的吸引力时,往往有一种接触和亲近对方的强烈向往。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这一阶段,男女同学之间易生爱慕之情。当他们把这种性心理外化为性行为时,就出现了令我们教师及家长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倍感头疼的早恋现象。

为什么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学生身体的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2、学生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适可而止。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各种媒体以及不健康的书刊、光碟等误导他们走入歧途。  

4、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使他们转而从同龄人那里寻求安慰。

此外,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的单独交往。电话、电脑的普及,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等的诱惑,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对校园的平静产生了冲击。  

针对班级里的早恋现象,我们班曾经利用班会课时间展开讨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学生也举了很多。当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统一思想,只是要求他们通过这次讨论认识到处理好早恋问题的重要性。最终,学生得出结论:中学生不应该早恋。因为他们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习;还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等导致不良后果对未来发展不利。   

对于解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许班主任的做法往往是把双方的家长请到学校,快刀斩乱麻。如此做法的结果常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甚至由明转暗,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了许多恶性事件。事实上自有早恋以来从就没有什么锦囊妙计可以使早恋问题迎刃而解。但听之任之是绝对不行的。

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探索,即我们与学生之间作换位思考。经过一年多与学生之间的多次交流,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要平静面对早恋现象。把它当作正常的偶发事件,给予正确引导。引导他们说出心理话或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使感情有了宣泄的途径,逐步减轻内在的心理压力。另外,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经常提醒他们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2、要理解学生早恋行为。尽量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和情感。大文豪歌德曾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不要夸大问题的实质,更不应该把它上升到道德问题。我们应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3、要尊重学生早恋行为。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格、情感和隐私,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切不可训斥骂。我们应真诚地尊重学生,教育他们要自尊、自重和自爱。尽可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 

4、要指导学生处理情感问题。指导学生时不把自己置于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去帮助他们排除困扰。态度要真诚,与学生真心交流,才能帮助学生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信心。 

5、区别对待男女生早恋问题。一般来说,女生的心理更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指导。而男生则需要老师象朋友一样打开心扉,以诚相待,以心相处。 

6、要注意适度,把握分寸。教师不必过于追究学生早恋的具体细节,以免挫伤自尊心。宜单独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他们之间的纯洁感情。  

总之,如果班级里出现了早恋倾向,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他们,把他们孤立起来。他们更需要关爱,更需要指导.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04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