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父母对孩子的十大困惑
——《亲子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第五回
(十大困惑)
1.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这么难教育?(参见21日每天读点)
2.为什么今天的孩子总顶牛?(参见22日每天读点)
3.为什么孩子会疯狂追星?(参见23日每天读点)
4.为什么孩子会早恋、早孕?
5.为什么孩子会离家出走?
6.为什么孩子这么能花钱?
7.为什么孩子不会交朋友?
8.为什么孩子爱“煲电话粥”、狂发短信?
9.为什么孩子上网成瘾?
10为什么孩子痴迷电视?
困惑之四:为什么孩子会早恋、早孕?
一、早恋、早孕——需要面对的现实
2006年初,北京某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抢劫案,犯罪嫌疑人王瑞峰(化名)是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16岁的王瑞峰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身份——一个几个月大婴儿的父亲。
读高一的王瑞峰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天,他的班主任不满意他的表现,就偷偷翻他的书包,并在书包中发现一封信。信是写给同班女生王雪(化名)的,信中有他们发生性行为的详细描写。这位老师看完后大为吃惊,他找王瑞峰谈话。很快全校都知道了王瑞峰和王雪的事,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停了他们的课。
两个孩子的做法是两个家庭同样无法接受的,父母对他们不断训斥。没办法,这两个被学校和家庭同时抛弃的孩子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找了一间出租屋,同居在一起。不久,王雪怀孕了。两个人商量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证明给大人看,我们是有真正爱情的,我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怀胎十月,学校和父母时此一无所知。孩子出生以后,两个年轻人才意识到养一个孩子如此艰难,而最难的是没有钱。于是王瑞峰就上街抢钱、抢手机。很快,他被公安机关拘留了。
这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也许正因为极端,更深刻地暴露了教育上的缺憾。如果,这两个少男少女受过良好的性教育,我相信他们至少会采取避孕措施,更不会草率地把孩子生下来;如果,学校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两个少男少女或许会反思并收敛自己的行为;如果,两个家庭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和关爱,不是拒绝而是接纳孩子,这两个少男少女不会离家出走在外同居,直至怀孕生子。由此可见,性教育的得失将对孩子的命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告诉孩子,性是美好的
1.性观念的天壤之别
中国的父母除操心孩子学习之外,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早恋.为了“防患于未然”,父母们煞费苦心,对孩子的异性朋友百般盘查.偷看日记,偷听电话.更有甚者,竞雇私人侦探监视孩子。一旦孩子早恋了,便毫不掩饰地暴跳如雷,甩出很多难听的话——“不要脸”啊!“下贱”啊!要是孩子怀孕了,父母更是天崩地裂一般,对孩子打骂羞辱。
可是孩子们对早恋持什么观点呢?在他们眼里,早恋无需大惊小怪。2005年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进行的“儿童心声”调查发现,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有15.7%认为早恋“可以理解”;初二、初三学生对早恋现象表示“赞同”或“可以理解”的共占五成,仅一成表示反对。
近日,一位领导人在与大学生交流后感慨地说,如果无法与青年人对话,就失去了教育青年的可能。对儿童更是如此,如果父母对他们开放的性观念毫不理解,除了训斥还是训斥,那么,您的教育等于对牛弹琴。
2.青春期孩子爱慕异性很正常
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性发育成熟期。这时的孩子,不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同时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据2009年5月9日《广州日报》报道,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全国副组长、广州市中山一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杜敏联教授说,从2003年起,中华儿科学会开展了对4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的12.5岁提前3.3岁。
杜敏联认为,促使当前儿童发育年龄提前的因素有三种: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和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杜敏联解释说,这一代儿童由于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环境因素的作用,生长发育的潜力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出现了生长发育的加速趋势,导致这一代儿童及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提前。而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其化学结构降解到一定程度后。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也会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的发育异常.与此同时,现在是性信息十分开放的时代,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模特表演、广告宣传、互联网等关于爱情与性的表现非常普遍。人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孩子很可能对异性产生爱慕.表现出对性的好奇.并产生性的要求和试探的愿望。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就像春天来了草会绿花会开一样,是自然美好的。相反,如果孩子总是对异性没有好感反而不正常了。
3.性教育可以很艺术
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非常正常,但是我们并不提倡孩子过早地谈恋爱,更不希望孩子过早地发生性行为,还要预防孩子早孕。问题在于怎么样既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又能让他们和异性和谐相处呢,这就需要教育的艺术。
如何引导孩子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有一位教师的做法让我很感慨。这位姓任的初中女教师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与同学们有着良好的关系,彼此之间信任无碍。她给我们讲过一段难忘的故事:
一天放学.有位男生请求与任老师同行.任老师欣然同意。师生俩推若自行车慢慢走着。那个男生吞吞吐吐地说他喜欢上一个女生.心里乱,想听听老师的意见。任老师好奇地问那个女生是谁。当男生说出女生名字时.任老师叫了起来.说:“好眼力啊.那可是响们班最优秀的女孩。”任老师笑着问他为什么喜欢这个女生.男生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堆女生的优点。任老师用心听完,不动声色地问:“那她的缺点呢?”缺点?男生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摇摇头说那个女生没有缺点.任老师笑了。说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缺点的,发现不了对方的缺点说明你还不完全了解她,建议他花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一个月后,那个男生来找任老师了,皱着眉头说.哎呀,她的毛病太多了.过去真没想过!于是.这段突如其来的情感变得风平浪静了。
任老师的成功在于没有把孩子的早恋视为“大逆不道”.而是充分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并给予巧妙引导。现实中.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不但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也有其必要性。青少年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同伴的交往。这个逻辑关系告诉我们,所谓同伴交流自然包括与异性交流.一个孩子如果缺乏与异性交往的体验及经验,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偏低.这比考试分数低更值得重视.因此.青春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雷区”.重要的在于父母以一颗平常心去帮助、开导孩子。
我非常理解父母们的深层担优.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是有天然的合理性。可是万一把握不住分寸,就会出现偏差。2006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就报道了一个13岁少女怀孕的事情.而导致她怀孕的17岁男孩,是一个像大哥哥一样关照她的同学。两家调解未果,女孩家就告上了法庭.结果引出更大的法律问题,17岁男孩与13岁少女发生性行为属于强奸,而强奸罪应从严惩处。
这样一个悲剧性案例给我们以深刻教训——性教育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对男孩、女孩之间的交往既要理解又要引导。事实上,不论怎么防范,少女怀孕的数据都在不断增加。有数据报道,中国每年未婚流产达250多万人次。显然,少女怀孕也成了父母不能不面对的难题。
大连的一位母亲突然发现读高二的女儿怀孕了,恰巧孩子父亲出差在外,母亲一下蒙了,不知如何是好。经过反复思考,权衡再三,这位母亲觉得最明智的办法是把胎儿打掉,让这件事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对女儿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对孩子没有任何责怪,而是把她当成一个生病的孩子悉心照顾,像朋友一样陪她聊天,给她讲生理卫生和避孕常识,讲父母年轻时的恋爱经历,讲小时候的趣事……女儿终于放下了心理包袱,把事情始末告诉了母亲。
原来女儿上高中后由于英语口语不好,常被同学讥笑,唯有一位男同学不仅不歧视还热心帮助她。两个人之间慢慢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最终两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由于冲动而越轨。
知道真相的母亲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去责怪男孩,而是把所有心思放在女儿身上。她知道身体康复的女儿在心理方面的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于是她加倍给女儿以关爱。她对女儿说:“爱慕一个优秀的异性,这是正常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妈妈十几岁时也有过,但只是在心里偷偷地爱,因为还不到谈情说爱的年龄。你也一样,现在还是学生,对爱慕的人必须把握在同学友谊这个尺度内,否则会一时冲动,越了雷池犯了错。但犯了错知错能改为时不晚,妈妈允许你犯一次错误,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这位母亲还向女儿道歉,因为只注重学习而没有把必要的性和避孕知识告诉女儿.并保证这件事永远都是毋女俩的秘密,不让外人知道。女儿被博大的母爱深深感动了.她说:一妈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成为让您骄傲的女儿!”
女儿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康复后勤奋学习,严格自律,和那位男同学正常交往,保持着同学间的友谊.而且听从妈妈的嘱咐没有再和他单独接触,也没有告诉他怀孕这件事。最终女儿成功考取了国外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前,又收到三所外国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毫无疑问,当孩子怀孕之后,最能给予她有效帮助的人莫过于父母.在这方面,大连这位母亲做出了榜样,她用事实真切地告诉我们:孩子早恋、早孕肯定不对,但处理得当,或许会变为健康成长的重要转机。
反过来想想,如果犯错的女儿没有得到亲人的呵护,没有母爱的循循善诱,她的人生从此会走向何处?
三、给父母支招
1.关心从日常开始
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类孩子特别容易早恋:一是班干部或者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表现优秀也容易吸引异性的注意和追求;二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再加上缺乏父爱或母爱,容易寻求来自同龄人的关怀。所以,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一个充满爱和沟通的家庭氛围无形中减少了孩子对早恋的依赖性。
2.别轻易扣上“早恋”的帽子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的信中出现了“爱”的字眼,就惊慌失措。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往往盲目或者不当地使用“爱”这个字眼,但这并不一定表明他们真的在恋爱。有时,他们会错把异性之间的吸引看成“爱”。如果父母轻易地说孩子早恋,要么会让孩子有罪恶感,要么会弄假成真。
3.不要打骂孩子
有的父母无法接受孩子的早恋,在他们观念里“早恋”是与“道德败坏”等同的.因此对孩子采取强行压制、打骂等极端方式.北京中学生王瑞峰的案例.足以证明这样教育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的.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尊重情感.耐心说理,真心相助。
4.倾心交谈
用适当的方式把担心告诉孩子.交谈要平静且充满信任,不表露任何怀疑和猜忌.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父母的关怀与爱是真诚的.并最终因受到感染而听从忠告.和孩子交谈最忌讳空泛的大道理,诸如“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你这样下去会学坏的”等等,孩子很容易因反感而走向逆反。
5.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引导孩子
孩子对父母的亲身经历大都是好奇的,也是信服的.因此,以自己的经验或教训来引导孩子,是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有效方法。单亲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一个极为有利的因素,那就是从婚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样一来,单亲家庭的劣势就变成了优势。实际上,几乎所有夫妻的离异都与爱情危机紧密相关,当事人个个都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如今,当孩子渴望痛饮爱情之水时,为什么不把自己刻骨铭心的教训告诉他们呢?当然,单亲家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育原则,那就是不能播种仇恨,播种仇恨只能埋下悲剧的种子。如果客观一些,善意一些,真实一些,诚恳一些,父母的经历或许会成为孩子难得的养分。
6.讲明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危害
进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盲目发生性关系,可能会造成怀孕甚至感染性病、艾滋病。有些女孩在稀里糊涂发生性关系之后,后悔莫及,直到步人成年还万分自卑。北京市法院和检察院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少女暴力犯罪正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少女暴力犯罪的背后大多有一条共同的主线,即她们都过早地有了性体验。性经历使她们的性格和心理发生了质变。
在我与张引墨合写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一书中,接受访谈的13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大多进人了大学或职高。提起当初在中学时发生的第一次性关系,被访者儿乎众口一词表示,如果那件事放在今天,自己的选择可能完全不同.多数被访的女同学承认,因为太早地发生了性行为,自己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有些人至今仍有心理崩溃之感.甚至产生对去做“鸡”都无所谓的颓废心态。由此可见。中学生性行为伤害最深的是人格。
7.让青春期的孩子清晰地了解性交和避孕知识
孩子进人青春期就要接受适当的避孕等性生理知识的教育。早孕的孩子一般来说对避孕知识是空白的。而犯错误恰恰因为无知。因此.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不要忌讳,孩子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能够接受并且需要知道这些常识.中国性教育的一大失败.就是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躲躲闪闪,结果导致许多少男少女糊里糊涂受到伤害。虽然我们不赞成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但无法劝阻时,干脆就建议他们采取避孕措施。同时,还应当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比如,年满14周岁就要负刑事责任,而年满16周岁与未满14岁的女孩发生性交行为,将被以强奸罪论处等等。
有些父母和老师误以为,告诉了孩子性交方法与避孕知识,会引诱他们尝试性行为。事实证明,这一看法是错误的。《参考消息》曾经介绍了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即学校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并不比其他高中生大。研究人员在鼓励学校制定避孕套计划的马萨诸塞州进行调查,将9所提供避孕套的高中,与50所不提供避孕套的高中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无避孕套计划的高中有49%的学生报告曾经有性行为,而有避孕套计划的高中有42%的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这说明,了解了性知识后,孩子们对是否发生性行为的态度可能会更加谨慎。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当真正懂得了性交和避孕的知识之后,他们会权衡利弊,规避伤害。把选择权与决定权交给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尽管他们会为此付出代价,但只有经历了这一切,他们才会真正成长起来。
(本章节完,下一章节——困惑之五:为什么孩子会离家出走)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