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将“游戏成瘾”正式列入精神疾病,引起不少关注与讨论。
其实,人会沉迷于某种娱乐,古今皆然。现代人沉迷电脑或在线游戏,其心理行为特征与过去的斗蟋蟀、赌博等并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在线游戏由于不拘于时间、空间,设计精巧繁复,感官刺激强烈,所带来的沉迷强度与身心负担也许更强烈。
4动机让你沉迷游戏
追求成就感
这类玩家从得到更珍奇的宝物、更高级数或更进阶的战场中得到兴奋、满足、成就感。
抒发压力或情绪
某些玩家利用游戏来缓解工作或学习压力,以及焦虑、低落等负面情绪,然而,游戏本身也常常带来新的焦虑、烦闷或挫败感。
逃避现实
进入虚拟世界,常常是为了从苦闷的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让自己放松一下。久而久之,可能演变成习惯性逃避个人所面对的问题。
发展虚拟身份或关系
电玩世界的想象空间无限,扮演什么或与谁互动,都有远大于现实的可能性。虚拟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魅力,在匿名保护中,言行可以更肆无忌惮。
不过,任何行为都有其调节生活、促进个人适应力的好的一面。日内瓦大学Daphne Bavelier教授指出,适度玩电脑游戏可以强化手眼协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释放压力、发展友谊或满足幻想。
究竟沉迷到什么程度才是病?
精神医学常见的判断标准就是“失控”及“失能”。
“失控”:玩家承认自己的游戏行为已超出自控范围,如比预期花费时间、金钱更多,明知有问题,却无法自拔。
“失能”:因为游戏导致生活诸多层面出现问题,如荒废工作与学业、家人屡劝不听、彼此冲突不断、久坐、紧盯屏幕造成身体伤害以及生活架空和虚无化。
如果发现自己已深陷下列状况,建议寻求协助——
•对于玩游戏的渴望已无法自制,甚至产生严重焦虑、坐立不安、烦躁、易怒等情绪失控现象。
•玩游戏已经无法带来原有的快乐与满足,然而不玩又觉得无聊、空虚、浑身不对劲,此时玩游戏已成为心理学上所谓的“制约行为”,需要有人协助你打破恶性循环。
•玩游戏开始为生活带来麻烦,如缺课、旷工、身心病态或无法处理的痛苦。从根本原因良性疏导,通常比硬性禁止有效。
帮助孩子做利弊分析
请孩子制作一张清单,列出玩游戏的好处(一定要让他知道你肯定游戏的好处)与坏处,让他自行衡量利弊得失,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无能为力时寻求帮助
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调整,需要帮助时及时告诉父母。当他感到无能为力,承认自己沉迷游戏已经失控时,是求助的最好时机,改变的愿望也最强烈。
“伤勿起”。
预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