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学聚会,有老朋友在饭桌上和笔者吐槽,说自己儿子一到周末放假,写完作业就知道打游戏。几乎不出意外的,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在场其他家长的共鸣,不少人都表示因为自家孩子现在”沉迷”游戏而感到苦恼。
这个时候,笔者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当周末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陪他们出去玩呢?答案也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工作那么忙,休息就只想在家待着看电视看手机,实在不想出门”诸如此类的理由。
这不禁令人想起,不久前中新网四川采访位于成都的腾讯游戏客服团队时,后者曾经表示每天处理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游戏充值退费。令人深思的是,很多孩子之所以能在游戏内充值成功,”几乎用的都是父母或老人的微信账号,家长告知过孩子密码、或孩子偷看到家中的支付密码。”
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家长以工作忙为借口,将手机和游戏看作是电子保姆甩给孩子。当后者沉迷游戏或是发生过度消费后,便又将孩子”学坏”的责任甩给游戏。不过相比于过去,比较幸运的是游戏公司都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最大程度限制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或是在游戏内过度消费。
举个简单的例子,腾讯在这方面就做得挺到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未成年沉迷游戏,他们在”防沉迷新规”的基础上,打造了”成长守护平台”这个第三方工具,主要用于绑定孩子的游戏账号,让父母能够实时看见孩子的游戏时间以及在线状态。
在未保措施已经正式进入3.0阶段的过程中,却依然逃不过熊孩子欺骗家长这种老法子。很多孩子利用长辈不懂网络,用”上网课”等借口欺骗他们通过人脸验证,希望能够规避验证。为了预防这个问题,腾讯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增加了游戏充值文字+语音双重提醒功能,在游戏充值触发人脸识别验证时,系统将自动语音播报及画面提示,清晰提醒正在进行游戏充值操作。
但笔者认为,这些防沉迷措施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源头解决就很难避免,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来看,”那些同伴关系差、生活压力大、学习压力大、亲子关系差、遭受过校园霸凌等问题的孩子,在游戏中花了很多钱、玩的时间更长。”所以问题的关键可能在父母身上,多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孩子,可能会有意外的结果。
而在游戏已经成为年轻人普遍娱乐方式的今天,如果完全一刀切禁止孩子们不去玩游戏,又很容易和同学们没有共同语音,最终又会起到反作用。所以家长也不能一味的去依赖防护措施,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沟通可能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