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过去5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
【命题预测】
我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低龄化”,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参考要点】
现状:沉迷游戏,也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宅童”,这些孩子喜欢猫在家里,跟网络中的虚拟人物做朋友。同时,网络中充斥着色情、血腥、恐怖、猎奇、变态等异质文化元素的内容,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极为复杂深远。
原因: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常常把手机当“电子保姆”,让动画片和手机游戏陪伴孩子长大;网络电子产品时代还催生出一种“隐性失陪”父母,虽然陪在孩子身边,但心思却在刷朋友圈、打游戏上;父母管教和学校良好教育的缺失,让青少年缺乏为他们提供识别、判断、控制网络不利影响的外部支持;互联网企业、平台对网游广告管理不到位;青少年规范使用网络法律法规缺失。
危害:1.因沉迷于暴力网游,想体验在现实中杀人的快感。近年来,类似因成瘾性电子游戏导致青少年自杀、他杀、自残的案例屡见不鲜。2.交流能力退化,现实沟通出现障碍。随着网瘾加深、沉溺时间变长,退化、障碍愈演愈烈,导致对虚拟世界的依赖感更强,形成恶性循环。3.成绩下滑,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解决矛盾冲突,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形成。
对策:1.借助媒体平台,呼吁有关部门全面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并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互联网企业、平台对网游广告管理。2.家长放下手机,给孩子多点陪伴、多点关爱。3.家长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网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内容是否积极,给孩子树立榜样。另外,平时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多陪孩子一起出去做做运动,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切勿做“甩手家长”。4.政府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开展规范和清理查处等工作。5.再好的法规制度都只是外力,包括游戏厂商、教师和青少年自身,都应该去正视并参与到这个复杂问题的解决中。
备考的小伙伴们,通过以上热点的解析,考场上出现“网瘾少年”相关考题,你现在会展开思考了吗?祝大家一面成 “公”!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