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国的长辈认为,恋爱这件事对学生而言太过于沉重。
学生没有能力去承担恋爱带来的后果与风险,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是爱。
图片来源 知乎
学校老师为了抓本校的学校谈恋爱,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
长辈们管青春期恋爱叫做“早恋”。
对于长辈而言,学生时代恋爱太早了,应该在合适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
但他们又很矛盾,当孩子超过25岁还没有恋爱,就开始有意无意对你进行一些“点拨”。
可是这就好比婴儿学走路,还没学会爬,就直接站立,太难了。
长辈们认为谈恋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到时候了,就学会了。
有的比较激进的长辈或许会搬出以前都是父母婚配,彼此都没有见过,但现在照样好好地。
其实吧,课本知识是学习,恋爱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青春期恋爱这件事,现在已经不局限在高中跟初中了,或许在小学的时候就会有了。
长辈们把恋爱这个词看的太重,恋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没有能力承担,或许少接触才是才好的。
但是,人生不同阶段,恋爱的需求跟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小学时,可能只是对班上的某个小女生有一种好感。
算不上恋爱,只是一种淡淡的欢喜,就像春天晴朗的天气里闻到一点花香,觉得世界什么都是美好的。
中学时,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学会叛逆。
面对长辈不要恋爱的告诫,对待喜欢的异性依旧会有暗暗地试探、突破,在长辈的高压之下依然渴望像大人一样相守,与自己喜欢的人一直不离不弃。
大学时,恋爱仿佛是一次进入社会前的模拟。
虽然会选择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的,但恋爱的最终目的,是奔着结婚去了。即使最后两个人没能走在一起,却仍然做着尘埃落定前的最后任性。
工作以后,恋爱就不再单纯只是两个人的问题,要考虑到婚姻以及双方家庭以及其他方面。
成年人的恋爱已经没有学生时代那样简单了。结婚,可能只是合适,可能是商业联姻,可能是门当户对。成年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可能已经没有青春期那种心动的感觉了。
其实每个阶段的恋爱感受都不一样,我想,并不是所有年轻的恋爱都归属到“早恋”里。
可谁也不能证明自己的恋爱不属于那个不好的“早恋”,因为“早恋”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
不论什么年纪,为了恋爱而恋爱,或是为了不恋爱而不恋爱,都是一件悲哀的事。
我们不能控制自己什么时候喜欢别人,什么时候会遇到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这一切,谁也没办法预料。
家长总是爱说:“过早接触恋爱,不懂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其实大人的道理一大堆,但其实也没有多少大人能够分清自己的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
青春期时代,恋爱并不是一件坏事,或许对未来的人生也是有好处的。
面对即将来临的感情,回首以前的恋爱经历,多了一些面对的方法跟解决措施。
曾经的一段恋爱经历或许比较让你在接下来的日子看清究竟什么是你和你爱的人所看重的,也许在以后的岁月里会有故事可回首,有人生可以总结。
当然,青春期恋爱不值得反对,当然也并不值得去公开支持。
学生时代对恋爱的好奇和模仿,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很多东西只要大概率是不好的结果,肯定不被社会支持。
公开支持学生恋爱,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在恋爱中成长,或许会增加学生在青春期堕胎率以及引发其他不好的社会事件。
大概率说,多数年轻的恋爱是没有好结果的,这句话有90%可信度。
毕竟大部分学生处于心智没有完全健全的阶段。
如果说,学生时代最后可以走到婚姻的殿堂,那真的是跟摇中了浙A车牌照一样幸运。
文丨李喵娘 图丨我的大叔
【版权归作者所有,李喵娘整理发布】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喵娘说
必须用结果来论证的
就是薛定谔的猫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