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岂能一张身份证这么简单?

作者:张鹏

“你走位,A他呀!”“他来追残血啦,快跑快跑……”过年时,家里面的小朋友每人抱着一个手机,不停地在讨论着什么。走近一看,他们是在玩手游,而且一玩就是一下午,连眼睛充满血丝也不以为意,小小年纪就成了“游戏痴”。

为了减少未成年人对游戏的痴迷,网游公司纷纷推出了“防沉迷模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最严限少令”。但是,防沉迷系统却被爆出了可以轻松破解的漏洞。防沉迷,真的是一张身份证可以“防”的吗?

“本来指望它能约束孩子,但发现根本约束不了,继而发现,这系统,极其容易破解,形同虚设。”一位家长这样说。打开搜索器,《腾讯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遭破解,账号叫卖达千元》的标题映入眼帘。“只需要一张身份证,用技术手段将未成年人信息改为成年人信息,每条价格1元至50元不等”店主小杰介绍说。生意好的网店,“解除防沉迷”业务月销量达到了5000多笔。

网游公司官网显示,“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作用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满18岁的用户将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然而,未成年人在学习之余,对手机游戏的新奇画面、各类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自控能力差的小孩,不惜盗取父母的钱来满足自己在游戏世界的欲望,有《坑爹新高度!10岁熊孩子玩游戏上瘾花费近万元》这样令人咋舌的新闻。回到起点,到底是娃坑了爹,还是爹放松管教坑了娃呢?

防沉迷,家长要当好正能量的“发电机”。父母是培养孩子兴趣最好的老师。试想,一个小孩放学回家后,看到家里的长辈全都成了“低头族”“手机控”,孩子便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手机很好玩,很有趣”的脑回路,从家长身上发出来的电不是满满的正能量,孩子也成了负能量电流的“接收器”。父母要重视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将自己的电流合理分配,把和睦家庭的氛围传递给孩子,既不给过多关注的“高压”,也不传递忽略孩子需求的“低压”。

防沉迷,学校要当好“引流器”。孩子在校上课时,学校要用好手中的“隔离开关”,老师要做引导孩子兴趣的“母线”,教授给孩子轻松愉快的知识,培养他们健康有趣的爱好。有些孩子沉迷游戏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学校寡言少语,甚至上课都偷偷摸摸的玩手机,老师要做“漏电保护器”,早发现,与父母一块早教育。

防沉迷,政府监管部门要做好电路的“调度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经将游戏分级提上了日程,但仍要用好游戏分级这个强制“标准化系统”,用“电力安全红线”规范游戏运营商,用“变压器”给每个年龄段的人群分配合适的电流,来享受游戏的乐趣。

防沉迷,游戏运营商要做好电源的“开关器”。某游戏运营商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但一禁了之的办法也不妥当,可以把孩子的学习、家务等日常任务直接与玩游戏时长挂钩,若未完成,游戏平台可以阻止孩子玩游戏”。游戏运营商要以技术机制去屏蔽关键词,时不时地给未成年人的账号“上个锁”,给游戏适当的“跳个闸”,尽可能减少“防沉迷”系统漏洞,引导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来享受多彩的童年。

编辑:王小蒙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8613.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