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技术防沉迷不现实,家庭监管也应该一块加入!

随着相关网络条例的新增,未成年人防沉迷也开始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游戏公司对于国家的政策也是积极响应,先后出台了对应的防沉迷规则,诸如限制游戏时长、充值限制等诸多手段。

但即使如此当未成年人出现恶劣充值等情况的出现,游戏公司仍然不得不背起这口黑锅。可游戏厂商也委屈啊,都出台了这么多技术限制了,实名认证、人脸识别以及消费提醒等多种措施都到位了,可这些未成年人还是能钻空子,游戏厂商也很无奈啊。

靠技术防沉迷不现实,家庭监管也应该一块加入!

和大众舆论所想象中不同的是,未成年人一直不是游戏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一旦出个事故,将所以责任推卸到游戏公司身上不免有些太简单粗暴不负责了。

相关保护条例已经到位了,厂商也以此严格执行了。那么这口锅,除了游戏公司,到底还有谁也应该一起来背负呢?

答案是家庭监管,政策提出、游戏公司实施到位,这些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规则体系,甚至大胆说一句,不是家长的无意中助力,未成年人还真无法突破这些游戏的防沉迷规则。

造就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防沉迷体系在家长群体当中的普及程度仍然不够高,许多缺少互联网素养。这一来二去的,也就有了现在的一幅奇怪的画面:游戏公司在不断为防沉迷规则完善,不断的升级技术防止出现钻空子的情况,但家长一边却漠不关心,甚至成为绕过防沉迷规则的帮手。

靠技术防沉迷不现实,家庭监管也应该一块加入!

新闻上就曾出现过不少类似的极端案例,成都一名十岁的孩子借口让奶奶帮忙进行了实名认证还借此绑定了银行卡,然后在瞒着家长的情况下在游戏内不断消费充值。许多媒体以及舆论都是一是一开始谴责游戏公司监管不到位,但随着真相的出炉才让人明白游戏公司的无奈。

游戏公司有没有按规则要求实名认证?有,但孩子以学校要求为借口,对奶奶要求“奶奶帮我拉个人脸”。银行卡绑定有没有要求再次人脸验证,还是有但孩子以填学号拿到了银行卡信息,还拉了奶奶配合眨眼,这一来二去的游戏厂商就莫名成了那个背锅侠。

说实话,游戏厂商在技术层次上能做的,基本已经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像上述案例中的未成年充值,实名认证、刷脸绑卡等都落实了,但孩子真想钻空子总是能找到办法,这一切问题不就是因为家长不了解互联网,然后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帮孩子逃脱防沉迷系统甄别的推手,事情最后反而是家长把一切责任推到游戏公司身上,这就有点怪谈了。

靠技术防沉迷不现实,家庭监管也应该一块加入!

想要减少这类情况的出现,仅仅只是依靠游戏公司的技术手段,这完全是不可能的。游戏公司需要不断升级技术是一方面,而另外还需要家长也为未成年的防沉迷负一份责任。

腾讯在这方面就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为了给孩子以及老师提供监督的抓手,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内,就有多种方式可以让家长了解以及管理孩子的游戏行为。

除了这些外,腾讯在最新升级的防沉迷系统中,还增加了许多针对性的改变。如在充值消费方面,以往可能孩子以某种借口绑定了家长的银行卡,又偷偷看到了家长的支付密码,会瞒着家长充值后删除信息以“瞒天过海”。

而腾讯新版的防沉迷系统中,则增加了消费提醒短信延迟功能,具体的就是孩子在下午五点充值后,消费信息会到第二天早上七至八点才会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这个时间段的手机往往会在家长手里,孩子也就没有办法通过删除信息瞒天过海了。

靠技术防沉迷不现实,家庭监管也应该一块加入!

没有哪一种技术能保证100%的识别出是否为未成年人,即使游戏厂商的防沉迷系统再严密也一样。只有家长以及学校等多个监管方到位后,才是未成年人防沉迷根治的最好方式,只是依靠技术是不够的。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9194.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