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佳鹏
机构 |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
【摘要】青少年时期往往是问题的多发期,发展自我同一性成为主要的任务。本文中社会工作者以生态系统、优势视角等理论为指导,运用整合的实务手法解决网瘾青少年面临的厌学、违规违纪等问题。本文认为,在实务中整合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社会支持
一、问题背景
案主小西是笔者在某社区实习中由当地居委会转介的个案,其母亲对案主逃学问题深感痛心,向社区居委会尝试寻求帮助。社工从居委会及其母亲讲述中了解到案主大体背景资料。
小西,男,17岁,目前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父母在政府部门工作。小西10个月大时父母便将其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3岁读幼儿园重新接回到父母身边,奶奶亦跟随负责照顾小西起居生活,直到10岁,而后返乡,但小西上初三之前,父母仍每年寒暑假将其带回老家照看。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但由于工作性质使其对小西缺乏管教,自三年级始,便一昧地给他报各种补习班。
小西小学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本地一所有名的初中就读,然好景不长,进入初中后父母在职场上晋升,事务愈发繁忙,压力徒增,在回到家经常吵架,小西在家庭矛盾中日渐迷惘,开始变得不爱学习,沉迷游戏,偷懒、撒谎等习惯逐渐养成,学习成绩一路下降。中考前他用压岁钱偷偷买手机上网,被父母发现并写了悔过书。小西没能考入中学,但由于分数差距不大,父母“想办法”让其上了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小西更加管不住自己,经常少吃一顿饭,从生活费中攒钱买手机,在课堂上玩被老师发现警告。高二文理分科小西想读文科,但在父母高压下选择了理科,此时更加变本加厉,谎称早起锻炼实则到网吧打游戏,并养成了逃课的习惯,根本不把校规当回事。两个月前,小西在期中考试中作弊被抓,学校强制要求回家反省并写检讨。小西母亲面对如今“反叛”的儿子感到十分无助,不知如何管教,希望社区能够帮忙解决。
二、总体评估
案主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和学业半途荒废
该案例中看案主的问题显得较为复杂,但经过梳理其主要面临的是家庭教育缺失和学业半途荒废。一方面,案主自幼便交由爷爷奶奶看管,父母仅顾自身工作缺乏对小西的关系照顾,且盲目给案主报各种补习班,可以说案主儿时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从小学到初中的阶段正是需要学业良好发展的时期,然此时父母由于职场的晋升,工作事务愈发繁忙,压力开始加大,两人在职场与家庭中的平衡被打乱没有处理好,因此回到家经常就人际维护、收入分配、财富支持、孩子教育、家务等问题发生争吵,给小西造成了心理情绪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逐渐自我迷失。另一方面,初中功课和小学比知识面广、内容深,小西在放任的家庭教育中得不到支持,学业开始走下坡。父母凭关系将其送到重点高中,但其形成的不良行为却延续了下来,高中学业的压力、文理分科的被迫,最终使其荒废学业,沉浸网络。
案主的问题具有典型的“青春叛逆期”特征
小西的整个中学阶段都处在青少年期。该阶段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都有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生理方面出现典型的第二性征;心理方面其治理、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性格、性意识、成长和发展性需求都呈现出主体与客体互动、动荡与稳定结合、突出与渐变的统一等诸多特点;社会化方面青少年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如此,若青少年在该时期未能处理好自我认同问题,则有可能出现危机。小西初中开始受家庭环境影响成长方向迷失,日渐变得反叛,出现厌学、网络成瘾、违规违纪等问题,属青春期的典型特征。社会工作者应对此理性看待,避免刻板印象和标签化。
案主的问题需要多个方面介入,实现“家-校-社区”合作
小西从小学时的“好学生”,到如今变得厌学、逃课、沉迷网络,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社会工作者应用生态系统的视角看待。小西年幼时一直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管,祖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有局限性的,如爷爷奶奶的溺爱,造成小西养成娇气、胆怯、缺乏责任心等问题;小学时父母疏于管教,只是盲目地给他报补习班,学习成绩上的提升掩盖了个人综合素质的缺失;初中父母将更多精力放于职场,对小西关注减少且双方经常性的分歧吵架给家庭造成负面影响,于是中考失利,凭关系上了重点高中,却严重打击了小西学习积极性。可以说小西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家庭是分不开的。在学校,小西因学习不好选择与网络成瘾少年交往并被感染,在网络中寻找满足感,甚至愈演愈烈无视校规。如此,社工应从微观个人、家庭层面到中观学校、社区层面展开介入,并整合资源实现“家-校-社区”互动。
三、核心问题的确定及介入目标
核心问题的确定
根据社工的上述分析,本案例的核心问题有:
案主目前因考试作弊被强制在家并做检讨,暂时无法返校完成学业;
案主个人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网络成瘾行为需要矫正;
案主与家人、老师、同班同学关系疏离并陷入网络成瘾亚群体中。
介入目标
社工通过资料分析确定案主介入的目标有:
协助案主尽快返校,避免耽误课程:案主因期中考试作弊受到惩罚,所幸并未上升到需开除学籍层面,然校方鉴于案主近期表现决定强制回家休息并深刻检讨。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顺利完成学业,考入理想大学是首要任务,学习节奏非常紧张,回家休息一周无疑严重耽误课程,会对案主的备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社工需要配合校方要求,主动与学校联系,协助案主尽快返回校园。
协助案主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戒除网瘾等不良行为:案主曾经是一个十分好学上进的学生,却因家庭及自身“青春期的敏感、叛逆”等原因日渐沉迷网。社工需要协助改变案主非理性信念,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并改掉网瘾、违规违纪等不良行为,培养健康积极的行为规范。
协助改善案主父母关系,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通过资料看到,案主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是有所区分的,小西和爷爷奶奶联系较为紧密,和爸爸妈妈比较疏离,因此需要理顺家庭系统边界。另外,小西父母双方忙于职场,对家庭投入较少,在子女教育方面责任心不强,且双方升职后争吵不断,社工需要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并强化家庭责任。
协助案主建立积极正向的社会支持网络,发展良性的同辈关系,促进其社区融入:小西因沉迷手机、网络,结识了不良风气的青少年并受到沾染,因此社工需要协助他与亚群体脱离,利用学校、社区平台发展健康的同辈群体,鼓励案主积极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在其中发挥自我潜能。
四、介入策略与方法
本案例中介入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
改变案主目前存在的非理性认知及不良行为,挖掘潜能使其重新审视自我:如前文所述,案主的问题并非一日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案主自我认知和行为都发生了偏差,社工应挑战其非理性认知,改善不良行为,利用优势视角挖掘潜能,提升案主自我效能感。
解决家庭成员关系疏离及案主父母教育方式问题:小西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疏远的,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有矛盾的,社工需要协助改善。此外,父母在教育小西方面责任是缺失的,方式是不恰当的,需要与父母进行充分的沟通。
协助案主发展健康的同辈关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小西在学校因成绩差,老师、同学对其关注都很少,在社区也没有太多交心的朋友,使其经常在家或到网吧打游戏,结识不良网友。如此,社工需要为案主建立社会支持网,营造积极正向的社区环境,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五、理念和价值观
社会支持理论
关于社会支持理论历史起源并未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其作为实务模式运用最早来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网络干预运动;直至70年代,社会支持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术语才正式出现在精神医学领域中。社会支持通俗而言即是身边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为个人提供的帮助,共同协助案主应对当前问题。本案例中,小西社会支持网络处于松散状态,因而“我行我素”并与网瘾青少年交往。故社工需要联结来自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正向支持。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之一。它抨击心理动力分析理论将案主视为病态的理念。优势视角有六项工作原则,分别为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焦点在于个人的优势而不是病理;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领导者;此关系被视为基本及必要的;外展是较佳的处遇方式;社区是资源的绿洲。优势视角有助于社工打破对残疾人的传统的无能、病人的看法和标签,从案主的优势出发,激发案主改变的动机。同时,通过案主优势带来的成功经验,增强案主的有能感和优势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促使案主成长和改变。在本个案中,优势视角可以让案主破除对自身无能感的标签,并从优势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及可以实现的期望。小西曾经多才多艺,热爱学习并获得许多竞赛荣誉,社工需要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介入。
生态系统视角
生态系统理论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该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笔者根据资料描述绘制案主小西的生态系统。从下图中看到,小西和爷爷奶奶、网友属于强关系,和学校、同学、父母、社区属于弱关系,如此,社工需要重点在家庭及学校方面为他重建支持网络。
图5-1 案主小西的生态系统
六、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专业关系,进行初步评估
由于笔者是最初接案是从居委会及案主母亲口述中了解的资料,社工尚未接触案主。为此社工与其母亲约定时间到其家家访,为了避免父母在场对案主造成的压力,社工向其母表示希望能够独自和案主交流。为此社工来到案主卧室,尝试和他交流。由于是非自愿案主,社工并不急于向其了解过多信息。为了减少案主的不信任,社工主动自我介绍,表示自己是在本社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服务的社工,希望能够和案主一道面对难关。案主话比较少,看到生人显得内向。社工利用网络游戏引出话题,肯定了案主在玩网游时具有的洞察力和敏锐度,表示玩网游一定程度上也是思维能力的锻炼,案主也给予了肯定,认为自己能够玩到这么多级别和积分也是经过不断尝试达到的。如此,社工找到了案主在网游中认为自己具有“敢于尝试、好思考”的优点。
然而,社工清晰地知道首要任务是协助案主尽快返校。案主表示自己的检讨书已经写了,只是还不太想回学校。社工查看了其检讨书,其中描写到“其实我也知道过度地沉迷网络游戏是不利的,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这一点我深刻反省自己并希望自己改掉毛病”。社工向案主进一步澄清“你检讨书里面写到希望改掉自己的毛病,对么?”案主吞吞吐吐地说“其实我也想改变,但是现在功课落下这么多,老师讲的都听不懂,爸妈对我期待又那么高,我觉得压力特别大,所以才选择玩网游的。”
从案主的回答中社工看到了案主愿意改变的动机,于是使用同理心技巧,表示“自己当年高三的时候也和案主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因为一些事自暴自弃,功课马会应付,结果成绩一落千丈。所幸班主任等科任老师耐心辅导才走出来”。社工主动分享自身经验,并肯定了案主曾经取得的一些成就。听完社工叙述,案主舒展眉头,心结慢慢打开。在社工鼓励下,案主同意下周一便返校,社工表示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并互加微信。
第二阶段:使案主父母意识到家庭责任的缺失,改善亲子关系
上次家访后第二天,社工便约其父母到中心面谈,由于父母白天上班会谈定在了晚上。社工和案主父母梳理了小西成长历程,直接点明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是需要修复的。高兴的是,父母承认了小时候对小西疏于照顾,如其母所言“他小时候那会儿我们刚考上公务员,工作还需要稳定,因而确实没有时间带孩子。其实我们对他也是有所期待的,但为了省事就给他报了补习班。后来我们晋升了职务,职场上的压力确实顾家少了,为此我和他爸也没少吵架,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个我们承认。只是没想到他上了高中脾气越发古怪,我们都感觉管不了他了”。
社工向父母介绍了小西的情绪、行为属于青春叛逆期典型的表现,应该予以理解和包容,而非责备或对抗。其父亲认为,高二强迫小西选择理科是关系恶化的催化剂,假如能够提前知道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特点,也许就不会那么强迫小西选择理科了。为此,社工建议父母了解青春期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告诉了和小西相处的“尊重、接纳、包容、同理”四大原则。经过社工分析,其父母愿意尝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约定每天要主动关心小西学习和成长问题。
另外,社工也分析了小西父母晋升那段时间的争吵也是由于面对新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其父母也意识到了当时对小西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达成一致,在今后家庭生活中避免当着孩子的面讨论夫妻之间的争议,并多承担家庭事务。为了尽快协助小西跟上功课,父母经社工介绍重新为案主请了家教补习。
第三阶段:协助案主戒除网瘾,巩固成效
案主返校的一周里在不断尝试认真听课,按规定完成作业,但总想玩手机或网游。对于网瘾者社工不可能立即要求家里断网或电脑上锁。社工通过微信沟通和他一同制定戒网计划。由于在网游中购买了大量的虚拟道具,花费较大,社工首先要求其停止继续购买装备,即停止游戏升级;其次,由于结识了部分网友,社工给出了以下建议:其一,减少与网友聊天或见面次数;其二,对于一些诱导花费的网友直接删除账号。考虑到部分网友交情较深无法即可删除,社工建议其选择不回应消息。案主表示尽力做到。
社工还和案主约定了一周玩网游次数,由原来的每天改为一周1-2次,并以浏览网页、听音乐代替。社工表示,如果再执行约定过程中有任何困难可以随时找父母、社工解决,希望能够坚持到底,社工会每天微信监督。
社工另外与案主母亲私下沟通,表示做好监督工作,若案主履行约定,则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到外面吃大餐等。若没能坚持,一定不能用惩罚、责骂的方式,而要与小西一同找出原因。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小西目前已经不再和网瘾青少年线下交往,也减少了玩网游的次数,不再向父母要钱买道具等,都是良好的迹象。当然,小西偶尔还和个别网友保持线上交流或玩网游,需要后期持续跟进,为此,社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介入。
第四阶段:挖掘优势,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社工认为,小西的社区支持网络十分重要,为此开始制定小西社区参与计划。然后现实问题在于,小西是高三学生,平时学业功课压力大,周六还要补课,周日需完成大量作业,实在没有时间参与社区活动。经过思考社工认为,可以利用小西擅长使用电脑的优势,邀请其注册成为社区义工电脑维修组,小西也参加了一次新义工培训和见面大会,在这批新义工中由2名和小西年纪相仿的组员,社工主动让他们相互认识,其中一名男生竟和小西是同一所学校。如此,小西结识了新的朋友。
此外,社工还在上月举行了健康上网宣传活动,设立了许多摊位小游戏,希望小西放学后能够过来看看。小西路过社工摊位并在健康上网宣传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社工给予了大大的微笑。
第五阶段:回顾历程,肯定成功经验,评估结案
通过个案的阶段性评估,小西表示自己目前正在努力补上落下的课程,在学校也能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同桌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而小西母亲也表示近期儿子都没有再去玩网游,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找学习资料,上月月考成绩进步了5名,家人特准许他和同学看电影。社工与小西回顾了这两个多月来的改变历程,肯定了他的成功经验,包括能够主动学习、戒除网瘾、参加社区义工等等,希望他能够保持,考入理想的学府。社工在最后一次家访中明确告诉小西一家,社工的介入服务可以暂告一段落,但后期有任何需要可以随时联系,并鼓励小西寒假或高考后多多参与社区活动。
七、介入行动成效评估
评估方法
社工主要通过个案结束评估表、观察和访谈的方式,针对服务成效开展服务对象自我评估、社工观察评估以及其他人的访谈评估。
评估结果
1、服务对象自我评估:社工给案主小西一份个案结束,其在“总体而言,服务能否协助你面对/解决你的困难?”一项给予8分,在“自接受本社服务后,你的情况有否改善?”一项给予8分,并任务通过服务目标已达到。
2、社工观察评估:社工在协助案主戒除网瘾时曾给予一张“打卡记录表”,该表记录每周戒瘾行动完成情况,若每周玩网游1-2次达成,则在当周打√,否则打×并列明原因。两个多月来案主仅有4次未完成且在戒网开始阶段。
3、其他人访谈评估:案主的家人表示案主现在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不懂的能够及时向老师同学询问。上次月考成绩进步5名,感到欣喜。
八、个案介入反思
概括地说,社工运用整合的手法介入网瘾青少年问题,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总体而言是成功的。但本案中不足的地方在于对学校老师、同学的介入缺失,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社区社工尚未与学校建立联系,难以进入学校场域,缺乏“家-校-社区”足够的互动。所幸的是通过案主本人的叙述、母亲出席家长会的反馈来看,案主在学校中也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同桌对其帮助极大。另外,本案中对夫妻关系的改善主要在辅导层面,缺乏后续的追踪,受精力限制更多的还是放在亲子关系上。社区社工对涉及儿童青少年个案的介入可协同负责家庭领域的同工进行。
参考文献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
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网瘾少年的蜕变之路!欢迎分享更多青少年实务案例。
shegongke2014
“社工客”原创文章
转载文章请后台回复“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