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与一对母子一块吃饭,我问这个读初中的孩子,他们目前的校长是哪个。他说不知晓,我就打趣他“两耳不闻窗外事。”
根据常理,学生一般都会知晓校长是哪个。我之前见过他的校长,想问问最近有没变动。
他的母亲接过话茬开始教育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对的,要多关心,多参加公益活动,如何连校长都不知晓呢?孩子没怎么说,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这本是日常平时的场景,平时的对话,平时的反应。
我就想,作为母亲,会回头想她这句话吗?她是否觉得这是极其稀松平时的话,根本不值得去回味呢?
我却有了如下的考虑:
如何选择教育孩子的机会?是想说就说吗?作为爸爸妈妈,是否该给自身一些约束呢。比方说,什么场所、时间,适合教育孩子,反之,则先记在心里,等待适合的机会再讲出。比方说,有我在场,且正在吃饭,说这些适合吗?
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享受多少话语霸权?这个母亲没问孩子为何不知晓校长,好像是把我的话当真了,就判断说“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对的”。为何不给孩子一个讲解的机会呢?就由于孩子不知晓校长是准,就说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二者好像更不是因果关系。“如何连校长都不知晓呢”,显然已经开始责备孩子了。
如何给孩子建议?“要多关心”这句话好像是给孩子的建议,其实,没任何正面成效。“关心”的内容都包括什么,孩子一定分不了解,是校长的名字,还是其他的?假如每件事关心,家长会同意吗?以“要怎么样”的口气给孩子建议,事实上是命令,可是,孩子却不知晓如何实行这道命令。
怎么样克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显然,这位母亲之前并没教育孩子的打算,听到这句话,就说了。对其他的事情也一样,哪个时间教育孩子,根本役有计划,事情出来了,立刻就说,俨然一个救火队长。长此以往,会出现非常多问题,不认可,也不算严峻,家长非常迷茫,不知晓问题出在哪儿了、最后听之任之。等到矛盾激化了,再探寻解决的方法,显然晚了。
这个细则,发生在不一样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对白。我我认为:
1、给孩于讲解的机会。弄了解他为何不知晓校长,是真的不知晓,还是不想说。不了解的起因又是什么?
2、不曲解,不随便下对与错的判断。我只是开玩笑,并不觉得他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算是真的,也不算是错误。不要只顾自身面子而随便责备孩子。
3、关心孩子的沉默。这时,孩子为何不说话,他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是多需要关心的事情啊,却被忽视了。假如爸爸妈妈滔滔不绝地说,而孩子却沉默应对,爸爸妈妈试图通过高频率的说教打开孩子的“金口”,这往往成了唠叨的发源地。
4、听一堂爸爸妈妈讲堂的公开课。每周三晚8点,禁游网特聘中南大学心理博士唐海波,为您解析亲子交流沟通前怎么样观察与共情,才能达到有效交流沟通成效。假如您有疑问?请在每周三晚19:00前把问题提交给课程顾问QQ:1255307353李老师(群:207830369)
延伸阅读:
看聪明母亲怎么样借助“偶像的力量”教育孩子
孩子成长环境不一样 爸爸妈妈教育办法也应与时俱进
老人和爸爸妈妈教育理念起冲突?请关起门来教育孩子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