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说:每个孩子都是明亮的星星。
故事的主角叫伊夏,是大人眼中的问题儿童。
成绩在班上的排名靠后,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课堂上,他破坏课堂纪律,交不了作业,直接逃课不去上学,考完试,他把不及格的试卷丢给小狗当玩具撕得粉碎。
面对这样的孩子,光看他的表现,真是令人头疼。
但是他的老师尼克却不这样认为,他是一个很不守常规的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与自由。
在伊夏的种种行为背后,尼克老师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伊夏患有读写障碍。
在伊夏的眼里,书本的字母无法识别、都在跳舞,“翻到第几页第几行”这样简单的指令,他根本听不懂,他交不了作业,是因为根本理解不了作业要求……而这些事情,对身边的同学来说,是那么轻松。
别人都行,只有他做不到,这种挫败感,对一个孩子来说得有多大?
自信被摧毁,又没有人告诉他如何解决,只好用一些“逆反行为”来掩盖脆弱与无能。
从行为背后,看见孩子的诉求
我们经常会收到很多家长不知如何解决孩子叛逆行为的求助:
1.越接近考试,越沉迷游戏,每天偷拿手机玩儿到深夜,结果在考场上睡着;
2.女儿早恋,打过骂过,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跟对方见面,连课都不去上了……
3.孩子偷拿家里的钱,被发现也嘴硬不承认,甚至发展到偷同学的钱;
想要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了解行为背后的症结,才是关键。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
本来成绩不错的孩子,一次重大考试发挥失常,内心挫败的他惴惴不安地把试卷带回家,被严厉的爸爸打了一顿,并直指是玩手机耽误了学习……几重打击之后,本来不怎么玩游戏的孩子真的在游戏中找到了冲关升级的成就感,一发不可收拾;
而那位早恋的女孩,从小被妈妈看管在身边,衣着打扮、每日作息、社交娱乐都要严加管控,跟她的“男盆友”交往后,她尝到了“自由”:不管她提出什么要求,男孩都会鼓励支持,并且陪她一起去完成。
偷东西的孩子,是被亲生父亲抛弃后,跟着再婚的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和继父有了新的孩子,为了平衡家庭关系,妈妈给她买衣服玩具,都要背着继父偷偷买给她,这让她内心充满了被遗弃的恐惧和巨大的缺失,在她心里,只有偷到手里的,才算她自己的拥有的;
你看,孩子的举动看起来不可容忍,令人焦虑,但细究原因,我们看见的不是堕落,而是无助、无措与无穷尽的悲伤。
那些问题儿童、问题少年背后,又有多少人是从迷茫无助开始,经历抛弃、打压,最终自曝自弃的?
成也青春,败也青春
孩子性格变化最大、问题表现最多的时期,是青春期。国际上,这一时期的年龄在10~20岁。
在这一阶段,孩子会出现这个成长期特有的问题,比如早恋,拉帮结伙,跟大人争论或争吵……
但更多的问题,是过往家庭教育与相处问题的集中爆发。
青春期,在心理学上也叫做寻求自我同一性时期,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
作为成长必经阶段,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我如何在这个社会立足?
而叛逆是怎样出现的呢?
孩子想要独立,父母却将其当做附属品;
孩子想向外拓展,父母将他紧紧抓在手中;
孩子开始规划自己的梦想,父母想让孩子帮自己实现野心。
纪伯伦的《致孩子》里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
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长大成人,就是将父母推远,孩子不可能永远是依赖父母的孩子,他们总会独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对世界做出一些自己的判断,这个探索的过程需要脱离家长的依赖,但是又必须借助家长的配合与指引。
他们的成长之路,会遇到人际、学习等种种困难,他们需要的是提供指引、帮助、关怀的“队友”,但不需要一个处处作对、打在一起的“对手”。
而父母在这个阶段,就会面对各种两难:
十几岁的孩子,学习、交友、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能当成年人对待,过往对小孩的管教方式也失效。说的多了,孩子根本不听,说的少了,总怕孩子辨别不清是非。管得严了怕孩子逆反更重,不管,又怕孩子滑向失控的深渊。
这个阶段,父母既不能“管”,又不能不“管”。前者是控制,后者是关爱。
那面对叛逆,我们该如何把握“管”的分寸,又该怎样帮孩子顺利度过呢?
孩子的叛逆期,正是心理肌肉的养成期。
叛逆是成长关键步骤,走过去了,为孩子顺利发展成人奠定基础,也能够更加巩固家庭关系的稳定。
没有妥善处理,会给孩子一生埋下难以弥合的伤害,——这一点,曾经从成长泥潭摸爬滚打的人,都会深有同感。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或许你还喜欢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