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云舒
来源丨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ID:gcocp2014
寒假到了,神兽归笼,最让家长头疼的,恐怕就是孩子每天抱着手机,怎么说都不听。
因为疫情原因,很多线下的培训机构转到线上开课,而在学习、写作业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上网查阅资料,这时就难免会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
但是手机一旦到了孩子手中,就不仅仅是学习那么简单了。
游戏、聊天、购物、刷视频……只要拿着手机,孩子们总能变着花样刷个不停。
就在前两天,一名14岁的男孩因为爷爷夺了手机叫他吃饭,残忍地将爷爷杀害。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
在孩子眼中,一个手机,竟然大过骨肉亲情!
在震惊、愤怒的同时,网友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孩子身上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脱不了干系。
孩子就像镜子,他们身上的问题折射出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沉迷手机,深层原因在家庭教育。
这3种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
用手机哄孩子的家庭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哭闹不止,一个动画片就能让他们瞬间安静;
家人朋友聚会聊天,孩子不停打断你,给个手机就能让他们自己去玩;
正在电脑前奋战加班,孩子吵着让你陪玩,交出手机就能让他们安静半天
……
只需一个手机,就能让吵吵嚷嚷的孩子瞬间变得乖巧安静。
手机,渐渐成为了很多家庭的“电子保姆”、“哄娃神器”。
丰富多彩的动画、激动人心的游戏、欢乐搞笑的视频……对于孩子来说,手机真的是太好玩了,随便一个APP都能让他们着迷。
科学家发现,玩电游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多巴胺被称为“快感化学物”,可以刺激大脑的奖励中枢。最近的研究显示,电游所引发的多巴胺释放量等同于兴奋剂。
父母让孩子玩手机的本意,可能只是转移注意制止哭闹,可能只是自己有事避免他们乱跑受伤,也可能只是太累了希望能有片刻宁静。
可手机,就像一剂兴奋剂,片刻功夫,就让孩子欲罢不能。
英国儿童临床心理学专家伊丽莎白·基尔比曾在其著作《限屏教育:让孩子不沉迷屏幕的科学方法》中,提到一个案例:
一个小男孩喜欢玩电子游戏,父母觉得孩子可以一个人在屋里安安静静地玩,乐得享受这份清净,并没有过多干涉。
然而到了14岁,这个孩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逃学、不与人交往,每天游戏的时间超过19小时,为了节省时间进行游戏,他竟然在卧室用快餐盒接大小便。
当孩子拿到手机、游戏,他确实是安安静静不惹事了,但此时,他们已经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说: 毒品上瘾,你想要的只是更多的毒品;而兴奋上瘾,意味着你想要不同的东西——你需要新鲜感。
手机带来的新鲜和刺激,让孩子兴奋着迷。
孩子对手机上瘾,可能只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家长为了哄他们,给了他们一个手机。
粗暴阻止孩子的家庭
知乎上有个提问:怎样阻止父母没收我的手机?
这位知友的回答让父母彻底心凉:如果父母不看手机内容,就给他们一个模型;如果他们检查,就装个备份软件,入手新手机。
对于家长的管教,孩子似乎永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以为没收手机就完事大吉了,孩子们却有的是办法。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禁果效应”: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得到。这是逆反心理的一种,它的定律是越对某事物充分的禁止,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面对父母的呵斥、强制,孩子虽然表面顺从了,但是他们的心里却不服气得很。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起效,反而激发了他们的 “斗志”,用尽一切手段去继续玩手机。
去年8月,常州一个女孩因为父母摔了她的手机,竟然一气之下要跳楼。幸亏消防员及时施救,才没有造成惨剧。
父母苦劝不成一气之下摔了手机,孩子却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方式来应对: 以死相逼,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
手机比命重要吗?当然不是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内驱力”的概念,它是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与外界压力无关。
当“玩手机”成为孩子们的内心驱动力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调动一切力量满足自己玩手机的需要。
家长不从心理上彻底解开孩子的心结,只是通过外力,暴力切断孩子与手机的联系,结果孩子不是阳奉阴违,便是鱼死网破。
让孩子放下手机的唯一渠道是让他们心悦诚服,不然越压制,他们越沉迷。
缺少亲子互动的家庭
前阵子在网上刷到一则广告,揭露了目前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
短片中,三位父亲应邀陪孩子玩,结果没有多久,微信就叮叮当当响了起来。
因为公司急事,只能终止玩耍。
即便是没有急事,也因为与孩子交流较少不知道该说什么,最终父子俩都尴尬地玩起手机。
当被问到平时与孩子的相处情况时,几乎所有爸爸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平时工作比较忙,陪孩子的时间很少。
多少父母,他们对很多事感兴趣:工作、聚会、煲剧、购物,却对孩子热切的目光视而不见。
多少孩子,明明待在父母身边,却生生活成了留守儿童。
渐渐地,父母不懂孩子,孩子也不再依靠父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让·他弗尔通过对于150名不同的家庭背景与年龄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 孩子最想要的是大人对于自己的关注,希望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玩耍,能倾听他们的声音与想法。
每个孩子都需要获得父母的关注,特别是10岁以前的孩子,家庭是他们的核心,他们渴望爸爸妈妈关切的目光。
如果每次他们充满希望地跟父母互动的时候,爸爸妈妈不是在忙,就是冷漠,他们得到积极反馈的需要就会被极大抑制。
这时,动动键盘就能得到大把金币的游戏、一个留言就能得到无数安慰社交平台、随便刷刷就能打发时间的短视频,就成了他们自我治愈的安乐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报告显示: 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孩子最期待父母鼓励眼光的时候,永远都是碰壁,于是他们渐渐爱上手机。
因为手机,比父母更懂他们。
让孩子放下手机最好的良药,是爱
前阵子一位凭实力让孩子远离手机的80后父亲火了。
这位父亲跟所有的家长一样,担心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不能自拔。
但是和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大开脑洞,为孩子打开了另外一片天空。
在他的手中,纸壳可以变成弹珠爬楼梯、动物接力赛。
可以变成推箱子、彩球回家。
可以变成迷宫、俄罗斯方块……
陆陆续续,这位父亲给孩子做的玩具达120多种。
提起同样不让自己玩手机的爸爸,小女孩不但没有抵触,反而自豪地说: 爸爸是无敌的,是超人!
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提出“爱的油罐”的说法,他认为,很 多情绪问题,只是因为我们心里那个爱的油罐有些空了,如果我们想办法把有关补充上,冲突自然就不存在了。
对于孩子来说,在他们心里位置最高的,是父母,而不是手机。
只要我们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情绪,多一些耐心和努力,多一些关心和陪伴,将他们心中“爱的油罐”加满油,相信孩子一定能放下手机,重新拥抱世界。
让孩子戒掉手机,那就从多一些爱开始吧!
作者:云舒,沉迷美食的吃货,奋斗在带娃一线的钢铁战士,热衷于制造欢乐热爱生活的文艺女青年。 公众号简介: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我们,你并不孤单。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