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 | 让青少年健康上网重在社会共治

让青少年健康上网重在社会共治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青少年沉迷网瘾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全国两会上,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共识。代表委员纷纷建言,让青少年摆脱网瘾,健康上网。

当今这一代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出生或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甚至“还没学会认字,就先学会了上网”。毫无疑问,网络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但许多网络内容也具有碎片化、娱乐化特征,直接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看待世界和进行价值判断的方式。美国作家鲍雷林在《最愚蠢的一代》中用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年轻一代因为沉迷娱乐和时尚,整体素质下降,包括语言能力减弱、专注力丧失、学业规范薄弱、知识贫乏等。在我们这里,因为网络精准“投你所好”而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卫健委曾多次指出,网络成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难以识别和抵制外界诱惑,因此正确引导至关重要,需要政府、企业、家长和学校联动治理。其中,政府负责框架设计,企业负责内容输出,这对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具有关键作用。而网络生态日趋完善,能不能吸收好、利用好,则要看学校和家长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实情况。有代表委员反映,学校禁用手机、企业限制时长,都不能阻止一些学生以“学习”的名义玩游戏。有的家长甚至把手机当作“电子保姆”,用来帮孩子打发时间。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固然是方方面面的工作,然而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在基础教育环节上还有不小的改善空间。

曾有记者采访留守儿童,结果被反问:“不玩手机还能玩啥?”换个角度想,是不是现实中有更好玩的,青少年就会离手机远一点?答案是肯定的。今年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亲子关系对网络使用具有显著影响。根据调查,容易产生网瘾的青少年,家庭关系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也缺乏了解的兴趣;有的不会引导,或用手机哄孩子,或用暴力控制玩手机;有的家长没有做好表率,孩子做作业,家长自己就在一边玩手机。社会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偿。那么究竟补偿的是什么,不是一目了然吗?

网络本身是没有价值判断的,也不必当作洪水猛兽。但现在出现一种情况,当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许多家长就把责任归咎于网络乌烟瘴气、企业不负责任。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也要看到,面对同样的网络环境,为什么有的人能严格自律并能正确用好网络?与其一味抱怨,不如奋起而为,多些问题意识和反省意识。对学校来说,应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学会规避风险和预防沉迷;对家长来说,应该学会跟孩子沟通,管理好孩子的手机使用、游戏时长,正确发挥出“家庭补偿”的作用。

总之,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基础教育虽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灵药,但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也是能够立竿见影的。在社会共治的进程中,我们呼吁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也要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4714.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