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孩子网瘾可能是中国父母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眼睁睁地看着心肝宝贝滑向深渊却无可奈何,哪个做父母的不肝肠寸断?网瘾问题的尖锐性与复杂性,让关心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人为之头疼。
很多父母为了戒除孩子让网瘾,把孩子送入封闭式让网瘾学校,例如目前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豫章书院,但这种做法却潜藏着很大的风险。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我在“网瘾集中营”的生活》,记录了一个叫小张的孩子, 从网瘾戒除机构逃出来后的表现。
小张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逃出训练营后,“他买了把刀,在我们家门口守着。我晚上回家的时候,他拿刀指着我,说什么不要说话,然后把我捆了起来。唉!等他爸爸回来的时候,他也用同样的方法,把他爸爸捆了起来,后来他把我们的手机卡丢了,手机卖了。他问他爸,还送不送?他爸看他当时很激动,就说不送了。他不信,说要他爸写血书,他爸没办法,就写了。”“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怎么治?由谁来治?这些问题困惑着无数父母,也困惑着全社会。南宁网瘾少年训练营身亡事件,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显得更加迫切。
2009年5月14日,我国首个《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通过了国内众多精神医学专家的论证。该标准制定负责人、北京军区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强调,网络成瘾就是精神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对网络渴求、戒断后有强烈反应、非工作原因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
可是,许多专家学者并不赞成这个标准。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将网瘾曲解为病,是带有对互联网的歧视。“社会上有赌博成瘾、吸烟成瘾等,但现在人们偏拿网瘾大做文章,是因为在潜意识中残留歧视互联网的成分。” 他说,网瘾是物极必反的结果,是因为青少年需求满足上“欠债”太多。“只要应试不走极端,网瘾的极端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他甚至认为,现在的网瘾治疗基本可以归于伪科学范畴,政府应像打假、治理不法摊贩那样,加以干预。
专家学者的激烈争论表明,网瘾现象尚未被认识清楚,更没有形成社会共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为,青少年网瘾应及早干预,应该在专业性治疗机构治疗。目前社会上声称能够治疗网瘾的机构鱼龙混杂,治疗方式不科学,导致许多问题,孩子不仅治不了网瘾,还可能更加糟糕,甚至导致青少年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亟待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规范。
毫无疑问,越是面对复杂的问题,越是需要科学的态度,而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推荐这一版文章,重要的原因是该版刊登了一位资深的网游玩家王子干的自述,他将我们带进了网络游戏的深处,有可能让我们真正认清楚网络游戏的巨大魔力竟究来自哪里,并且寻找到真正有效的对策。
王子干是一名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也是《魔兽世界》的资深玩家。他看到网瘾少年之死,愤怒地说:一群不懂网络游戏的人在瞎折腾啥?“治网瘾”的人知道青少年为什么要玩网络游戏吗?并非因为“自控能力差”、“家庭问题”、“受到暴力、黄色信息的引诱”?而是网络游戏比学习更有意思而已。
王子干提出了完全与众不同的见解,即所谓网瘾问题,实际上是教育与网络对青少年的时间和精力的一场争夺战,竞争的双方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没错,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款教育系统。
之所以称它为教育系统,是因为它和现实中的教育一样,都是传授知识,只不过是虚拟世界的“知识”。网络游戏通过不断将自身的内容“教”给玩家,同时又引导玩家自觉地去探索游戏世界。举个简单的例子,副本、声望、荣誉、竞技场点数、Raid这些魔兽世界的专有名词,恐怕没有玩过《魔兽世界》的人一定都看不懂吧,更不用提这些名词背后的行为及技术了,但是魔兽的玩家却了如指掌。 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魔兽世界》仅其主程序的文字量就已突破两百万,相当于十余本教科书,而百度上可以搜索到的相关中文信息更是达两千万条,更不用提那些浩如烟海的“辅导书”——攻略了。作为一名熟练的玩家,对于游戏知识的阅读量是多少?也许比大学4年所看的教科书的总和还多,毕竟没人会一字一句地看教科书。
社会普遍承认,现实世界远比网络世界来得精彩,在现实世界学习远比在网络上消磨时间有意义得多。尽管如此,网络游戏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击败”了竞争对手,制造了“网瘾”问题,这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王子干以行家身份为我们做了教育与网络游戏的对比。
入门时,网络游戏通过很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然后通过升级等手法给予玩家一定的奖励和满足,当然,在游戏过程中你会遇到不少挑战,但至少不会遇到挫折,这就树立了玩家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在游戏初期,级别提升的速度是很快的,随着玩家不断想获取新的满足,级别提升会变得越来越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要紧,尝到甜头的玩家已培养起了对虚幻世界的耐心与兴趣。一句话,网络游戏的“教育”标准是一切以培养兴趣为目标。
而现实教育中入门时,信心、耐心、兴趣是很难培养出来的。碰到小学的奥数,有几个学生能树立信心呢?碰到无尽的作业要求,有几个学生会培养起耐心呢?碰到以分数定生死的考试制度,有几个学生会对知识产生兴趣呢?还是一句话,应试教育的要求是一切以分数为标准。
中期,网游玩家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升级系统,他们需要探索新的东西,于是乎,不同的虚拟空间,不同的级别系统,等等新鲜事物的加入,极大地满足了玩家们探索猎奇的心理。当然,在这段时间内,玩家会遇到不少挫折。不过,前期培养起的信心和兴趣,让挫折变得不是问题。
而现实教育中,一个班,60人,每次考试只能有前几名树立信心,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从小学开始的种类繁多的课内外科目,早已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探索的兴趣。
后期,更困难的挑战、更漫长的升级,对于玩家来说已不成问题,因为兴趣、信心、耐心,皆已具备。
在现实中,高考已将很大一部分人踢出了学校,剩下的大学生又有多少是真正对所学知识抱有极大兴趣的呢?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游戏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信心的树立、耐心的形成,无论是否有教师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极大兴趣。这种教育模式不正是无数教育家所期盼的吗?真是讽刺。
王子干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网瘾”的出现,正是应试教育形式输给网游“教育”形式的具体表现,但这输的仅仅是形式。毋庸置疑,现实教育远比网游的“教育”有意义,现实的知识也比网游的“知识”有营养得多,但教育形式的失败导致了“网瘾”悲剧的出现,他认为这便是网瘾产生的根源。
正如儿童是儿童问题的专家一样,青少年是青少年问题的专家。王子干的这一番单刀直入的分析,胜过许多专家学者的长篇大论。他的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即应试教育是网瘾的本源。
如果非说网瘾是病,那一定是教育病。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美许多国家的网络非常发达,为什么很少有青少年患上网瘾呢?原因很简单,那些国家的学生学习是比较快乐的,负担没有中国学生这般沉重。或许有人会接上来追问:中国人口多,考试竞争激烈,学习负担没办法减轻。这的确是个现实问题。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同样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那些坚持素质教育的家庭和学校乃至地区,学生的负担减轻了许多,因为快乐学习而勤奋学习。由此可见,全面彻底并持之以恒地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根本举措。
青少年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我们寄希望于改革,但不可坐等变化,而应当从身边可为的事情做起。关于预防青少年网瘾的对策,多年来我给父母们和教师们的建议始终是两句话: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变单调乏味的生活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有了这样的生活,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健康成长,怎么可能让网瘾缠身呢?
来源:云晓家庭教育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