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集网吧到低头一族 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愈演愈烈

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当城市的儿童奔波于五花八门的早教课、培训班时,农村留守儿童在干什么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的游戏时间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两者“每天玩6小时以上”的占比分别是18.8%和8.2%。从10年前的聚集网吧,到现在的低头一族,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愈演愈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团队从2004年以来持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多年来深入农村社区,对河南、江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调查研究。自2016年开始,研究团队集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与网络游戏这一主题,基于实地调研的成果,力图揭示游戏工业捕获留守儿童的深层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带领的研究团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10多年。10多年前,他们进村调研时用数码相机与孩子们合影,回看照片时,一群孩子围着相机看照片,这样的场景令叶敬忠至今难忘。然而,近几年,他发现这样的画面再也见不到了,孩子们变成了“低头族”。

叶敬忠告诉记者:“我在贵州省调研的时候,晚上11点多回农户家,经过村庄小卖部的时候老远看到三个亮点。走近一看,是三个女孩,小学生或者初中生。她们每人抱着一个手机,一个手机就是一个亮点。她们就在那里玩游戏,因为小卖部或村委会有的有无线网络,所以她们就在那里玩游戏。我们就发现在乡村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手机尤其是手机游戏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

每到假期,河南商丘某乡镇中学初二学生王小小便开启了放飞自我的模式,没有了学校老师的管束,父母远在外地务工,除了吃饭睡觉,她一天玩手机的时间少则五六个小时,多则近十个小时。

王小小说:“一天大概玩五六个小时,有时候会熬到夜里凌晨,打游戏、看动漫、追剧、看综艺节目,还有聊天。我爸妈他们平时在外地打工,就管不着我,爷爷奶奶他们不懂,我骗他们说我用手机学习呢!”

王小小的假期生活方式显然不是个例。研究团队发现,要么宅在家里,要么躲进小网吧,这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假期的生活样态。叶敬忠认为,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城乡社会巨变带来的留守儿童精神体验的变化。

叶敬忠指出,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在乡村多少年的变化过程中,使得他们处于特殊的结构性位置。父母不在身边,乡村生活缺乏丰富多彩的意义感等等,有一些特殊性。更容易把自己空余的时间用游戏来填充。

研究团队还发现,父母普遍对给孩子买手机的事情持矛盾心理:玩手机确实耽误学习。但是,家里老人不会用电话,给孩子配一个,万一家里有事,也可以知道;镇上学校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手机,自家孩子没有多不好。

沉迷游戏耽误学习只是一方面,对于江西赣州徐女士一家来说,儿子沉迷某款手游后,4个月就花光了家里8万元积蓄。

研究团队认为,即使留守儿童可以感受到游戏的危害,但是在巨大的生活无意义感面前,还是选择了用电子游戏填补生活世界的意义。游戏已将留守儿童套牢,确实也别无选择。而游戏设计商也会捕获玩家心理,在游戏中找到“无身份感”以及所谓的“个性”让留守儿童“自投罗网”。

安徽蚌埠龙湖中学留守儿童之家丁欣老师发现,抛开学习成绩,有些手机游戏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丁老师说:“特别是现在那个打杀的游戏,小孩子对流血看着都司空见惯了。他在课堂上听课精力不集中,还有睡觉的,如果睡觉夜里肯定上网了。”

怎样才能把留守儿童从手机游戏里拽出来?叶敬忠认为,政府、部门、学校、村庄应该齐发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把儿童当儿童,把农村留守儿童也当成儿童来看待。儿童需要他的童年生活,这个童年生活并非只是在学校的生活,他需要一些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等课程学习之外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所以,社会各个部门,不光是政府部门、学校还是村庄,应该在这方面可以多思考一下,毕竟他们是未来的一代人。比如:在村庄里有一些类似于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工作者;村庄可以组建一些儿童活动室、图书室或者组织一些其他的活动。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977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