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1年-09-04 童书妈妈 你知道吗?70%的抑郁症成年患者,他们的心理障碍萌生于青少年时期。有专家提出,中国的孩子,三分之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像重视孩子学习一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像对待孩子感冒发烧一样,读懂孩子的心理信号。否则,就会像心理专家感叹的那样:太晚了太晚了!孩子们又开启一个新的学年了,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时候。是否想过,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心理上也需要你的关心?家长是否知晓,中国的中小学生有三分之一、大学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仅仅是害怕上学哦!(详见注释1)童书妈妈的老朋友、中科院心理所的祝卓宏教授,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的诊治和研究。他很多次都痛心疾首地向找到他的家长说:太晚了,太晚了!你们来得太晚了!你知道吗?有70%的成年忧郁症患者,都是萌芽在青少年时期!很多孩子烦躁、逆反、易怒,家长往往觉得是所谓的“青春逆反期”而已。可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的这些反应,很可能是种下了一颗苦果。上海的心理学专家陈默说,自2000年起,来咨询的青少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触目惊心的是,如果孩子的压力和情绪没有很好释放的话,则可能进一步导致为心理障碍,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这样的事情,我们还听到的少吗?!那么,什么样算是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呢?祝教授说,这里有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心理健康:就是指青少年能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够正常上学、交朋友、遵守纪律、适应社会环境;第二个等级,是心理障碍:经心理学界定的有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第三个等级,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经过诊断,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交往,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功能,只能寻求精神疾病科的专业治疗。祝教授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之间的中间地带,对学业和社会交往等社会功能影响还没那么严重,但持续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心理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呢?怎样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呢?祝卓宏教授说:父母主要看孩子外在客观指标,是否有以下的外显行为,这就是孩子在释放的心理信号。以下是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十二大信号——??信号一:厌学孩子不爱上学,家长经常会找学校的错,公立学校的填鸭式教学,某位老师的不当行为,一些熊同学故意整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原因,但人是会适应环境的,为什么其他同学在学校里面好好的,自己家的孩子这么严重?家长除了找外部原因,也要多一个心眼,想想是不是自家孩子心理健康出了问题。??信号二:网瘾童书妈妈是“人性本善”的拥护者,我们相信孩子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都会对自己负责,会寻找自己发展得更美好的路径。如果孩子出现放弃自己、不爱护自己的前途学业人际关系,而以放弃状出现难以抑制的网瘾,那不仅仅是孩子不听话,管不住自己,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信号三:拖延孩子如果仅仅偶尔出现拖延,那仅仅是因为懒,但如果一直拖延,而且是很小的事情就能够让孩子畏惧做、拖延做,大事小事堵塞在一起——这样的情况,老师当然可以第一时间请家长,家长第一时间该做的不是“教育”孩子,打、骂、训斥都是无效的,要用科学的办法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信号四:不出门青少年天性活泼,热爱户外热爱玩耍热爱找各种乐子,如果长期不爱出门,做宅男宅女,那心理健康必然有问题。只是,究竟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才不出门的,还是因为老不出门出现心理问题,两者是交叉在一起的。?信号五:不交往不爱跟人交往,很多时候被理解成孩子内向,以为只是性格问题,但内向跟不交往是有区别的。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主动表达,但是会通过眼神、身体语言等发出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信号,他们不愿意成为人群中心,但挺喜欢呆在小伙伴中间。如果一个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都越来越少,那家长就要十分警惕了。?信号六:厌恶老师厌恶老师跟第一个厌恶学校有些类似之处,家长除了找老师的原因,还得找孩子的原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找出老师被厌恶的证据,换老师,换学校之上——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一直对老师没有什么意见,突然厌恶学校厌恶老师,那是孩子在释放他厌恶这个世界的信号。?信号七:早恋男孩女孩互相有好感,那是人之常情,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处理好喜欢一个异性跟自己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学校家长对此报以宽松的态度,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处理好这个关系。但是,如果孩子认为“爱情”就是一切,没有爱情全世界都没有了,不能理性处理关系,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信号八:砸东西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如果此刻让孩子画一张画,拍一个视频,创作一段音乐,你会看见一些非常惊悚的作品。很多孩子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地去摔东西、砸东西,往往一边砸一边还念念有词。这个时候,往往是孩子的心理有很多的情绪需要发泄。家长不要仅仅看到孩子的行为,更应该关注孩子内在的情绪。?信号九:攻击他人(暴力行为)砸东西是对物品,攻击他人是对人,都是属于暴力行为。能够使用语言的人,不会使用拳头,呼啸的寒风吹不掉人们身上的衣服,暖融融的阳光能够脱掉衣服。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就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这样的情况下,还出现暴力行为,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暴力行为不仅仅是性格原因,更是心理问题。??信号十:考试综合症考试综合症是指患者由于心理素质差、面临考试情境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伴随各种不适的身心症状,导致考试失利的心理疾病。如不及时纠治,可形成恶性循环。考试是人类现实生活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接受社会化学习和教育的途径。孩子从容应考是其成功的必备心理能力。?信号十一:睡眠不规律表现为睡得过多或过少。很多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整个世界毫无好奇心,就是那么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睡觉。睡的昏昏沉沉,睡的不分白天和黑夜。而另外一些孩子呢,却是不睡觉,或者说,睡不着。睡眠质量不好,又会导致孩子白天无精打采。睡觉,也变成了心理问题的借口,或者,寄托的方式。??信号十二:饮食出现问题表现为出现贪食或者厌食。同样的,孩子在饮食上的表现,也是心理问题呈现的一个特征。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厌食”视为“挑食”,把孩子的“贪吃”视为“爱吃”,其实,控制不住地不爱吃饭,和控制不住的停不下来,都是孩子心理的映射。以上的信号独立来看,都问题不大,都可能是孩子青春期逆反的表现,但一个孩子五个信号以上集于一身的话,家长就得引起高度重视了,孩子不仅仅是跟家长出现了次元壁(“代沟”的时尚说法),也不仅仅是逆反期,孩子很可能在经受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心理障碍。说直白点,就是孩子心理不健康了!孩子的心理不健康,会比学习成绩不好更加可怕,更加值得家长警惕,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根本。学习再好只要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就等于树没有根,泉没有了源,一切都是枉然。今天谈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十二大信号,是“童书妈妈青少年心理危机深度报道”的开篇。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并且把它称之为“危机”?起源很简单,来源有如下几个。其一,来源于童书妈妈读书会。在某次读书会上,刚刚开始,我就发现一位书友接了一个电话,走出了会场。他再次回来的时候,是我们3个小时的读书会已经结束的时候。他走过来,跟我说,他其实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副院长,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刚开的那个电话,就是一位学生因为学业的压力,留下一张纸条,失踪了。我问他处理的结果如何?他说,经过一番的折腾,最终发现了这位已经出走的学生的行踪,好在没有发生自杀等极端的事件。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每个大学每年的极端事件是有一个比例的,而且,中国重点大学的低端事件的比例一直都不低。我也想起,在大学的时候,曾经一周之内发生了两起由于学业和情感而自杀的事件。后来,我们在北上广深杭州重庆等地的读书会,以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家庭营地上,都陆续地发现了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心理的种种问题。其二,来源于心理学专家和机构。我们有很多从事心理专业的老朋友。其中一位,就是中科院心理所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祝卓宏教授。他早年从事一线的青少年心理诊疗,后来,又专门从事研究工作。可以说,从实践到理论,他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开车送他回家。他不停地感叹道:太晚了!太晚了!我问他为何如此感慨。他说到一个具体的案例,就是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屡次自杀的时候,才找到他来诊治。而他所要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父母愿意倾听孩子。也就是说,当发生极端的心理问题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其实早就已经不沟通了。而如果父母早期能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后来的悲剧都可以避免。其三,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我们作为父母,肯定都不愿意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可是,我们也要正视一个现实,就是大致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心理障碍的征兆。根据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孩子行为异常的诊疗与预防》中给出的权威数据:17岁以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业适应方面。大学生中,16.%-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中学生高达6%-15%。而且,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70%的成人抑郁症患者,首发年龄是在青少年时期。大多表现为烦躁、逆反、并伴有易激惹的行为,而大多数的父母通常认为这些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而非一种情感障碍,就给忽视了。倘若父母能够重视起来,做好干预的话,孩子再次复发的概率就会降低。所以,我们决定,成立一个“童书妈妈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报道小组,以读书会的书友为主,来让更多的家长,从小就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问题。陆续地,有十几位书友加入。经过两个多月,这群读书会的会员,孩子的妈妈,来自媒体、研究机构、学校、企业等等领域的人士,做出了一组“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报道。他们一起记录了很多真实的故事,也特意找到中科院的祝卓宏教授,上海的陈默老师,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刘李云老师等等专业人士进行了深入的咨询和沟通。今天的报道形式很特别,是由于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发现如何让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变化的几个特征很重要,就采用了比较图文结合的方式。本组报道会在本周陆续刊登,在此,我们感谢所有参与本次报道的书友、专家、机构!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真正引起家长的重视,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___END___童书妈妈三川玲(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赞赏
备注本文作者:童书妈妈青少年心理危机报道小组 王佳媛、陈丹、彭晓玲、玉芳、榛子负责报道的采访写稿工作,明慧琴、Beam、C、Sue素、Maggie亦对报道有研究贡献。尤其特别感谢读书会成员,多年从事儿童心理研究和儿童保护的王晓琳对报道的大力支持。注释1: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孩子行为异常的诊疗与预防》中给出这样一组权威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本文配图:丰子恺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