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没有先天的生理物质基础,心理就不能产生和发展。如有脑发育好,给智力的发展以良好的先天条件,而智力能否达到超常水平,成为人才,则决定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发展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其中家庭教育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总之,家庭教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家教心理学就是要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特点、规律,特别是儿童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从儿童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施行教育,使家庭教育卓越有成效。

家庭教育心理学(FamilyEducation Psychology),是心理学在家庭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它研究家庭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一、家庭教育与心理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作为一种群体,有其独特的特征。首先,人一出生,就被决定了他在家庭的地位和角色,天然地形成了不可更改的“等级”。其次,家庭参全面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物质需要。第三,在家庭成员间进行着的频繁的互动和长期而自然的交往中,个人的心理状态,个人的想法、情感、评价都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第四,家庭中充满婚姻、血缘为基础的自然情感,交流最深刻,人际关系最密切,因而使家庭对其成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它往往成为人们认知、评价、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家庭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家庭教育对于塑造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特征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人性格态度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人的社会性首先在家庭中获得;人的自我首先在家庭中形成。因此,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那是因为:第一,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儿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度过。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教育是不受时间、形式限制的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刻划着儿童心灵,对儿童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家庭和家庭教育在发展人的心理水平、提高人的心理能力、训练人的心理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质的特征,这就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即在一定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儿童年龄阶段可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即少年期)、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学前期(幼儿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有了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但由于能力有限,知识、经验贫乏,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比较远大的目标。此时,儿童的所有心理过程都还有十分显著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质。他们从事物表面的具体外部特征去认识外界事物,容易受成人影响。此时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具有极大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有了最初的个性倾向。家长从这时起就必须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使儿童个性从一开始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B.S.布鲁姆说:“一些被剥夺了早期智力刺激的儿童,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高水平”。家长应注意通过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游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发展孩子智力;让儿童从事适当的学习和劳动,促进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在实施早期学习中,应用重述故事、记生字等形式,促进儿童有意记忆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的心理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概括性过渡,从无目的的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儿童良好情绪的建立和高尚情感的培养,必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活动中、行为中去引导和诱发,必须在模仿中进行。另外,家长对儿童的适当评价,帮助儿童扩大社会交往范围,丰富社会联系,是培养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的必要条件。在学前期的后期还必须培养孩子向往入学的心理定势。

学龄初期是儿童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感受性发展和知觉发展较快,语言发展迅速。呛们的思维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想象生动,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注意具有不稳定性,不能长久地注意一个事物,模仿行为特别明显,易受外界影响是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这一时期,学校应与家庭相互配合起来,才能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教育者通过长期训练儿童听音乐、广播、练习朗读,复述语言、绘画、思维能务、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有意记忆;稳定其注意力。这一时期,父母严兹有度的关怀教育,有利于塑造儿童健康的性格行为。

学龄中期(少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的时期。此时,少年以学习为主导活动。他们通过对学科的领会与掌握,使抽象逻辑思维得以迅速发展;意义识记能力有很大提高;心境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个人体验的集中,个人尊严开始建立。少年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喜欢竞争。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有了发展。由于道德信念的形成,少年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和自觉性。他们的情绪特点,主要是活泼、愉快和精神奋发。

少年思维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家长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提问、讨论,锻炼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从多变的情绪向稳定情绪发展;给孩子说话的场合和机会,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能力。对于孩子合理的意见,家长要注意尊重,并满足其正当要求,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于他们的错误,父母一定要批评,并设法使他们接受、改正。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学习上,家长要肯定孩子的成绩,指出其不足,勉励其进步。少年期孩子的世界观开始形成,对某种未来职业化受好开始确定,并开始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家长要给予更多的独立权利并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予必要而正确的指导与监督;帮助他们发展学习、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积极而恰当地克服他们的幼稚性、冲动性和依赖性;使他们成为家庭中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成员。

青年期是一个人开始独立走向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人自觉性、独立性有了显著增长,学习兴趣更广泛、深刻,思维达到更高水平。在这个智慧活动的旺盛时期,青年人感到知识就是力量。他们在一切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随着对周围世界研究兴趣的增大,青年表现出冲动、勤勉、热情。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此时,家庭教育要和学校社会教育配合一致,珍惜他们的特点,发挥他们的旺盛精力,发现他们的才能,以便使他们早日学好本领。

三、家庭教育与父母心理

家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父母的心理。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执行者,在教育中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孩子是家长的镜子,父母的心理面貌、心理水平和教育能力都会在孩子的品德行为、心理水平上有所反映。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家长有共同的心理要求和活动规律。但由于家长本身的世界观、文化素养等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特点。为了使家庭教育更科学化,必须要研究家庭教育中的不同心理特点,研究家庭教育心理学。

现代家庭,大致可分为溺爱型、放任型、控制型和教育修养型四种类型。溺爱型家庭对子女只设置舒适的环境,不去严格地管理和教育,结果不利于子女心理正常的发展。放任型家庭对儿童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任其自流,不作正面的引导、纠正,其结果既不利于孩子,也有损于社会。控制、管制型家庭对孩子教育不得法,不懂科学,培养出来的孩子或胆小怕事、弱不禁风、盛不了大事,或粗野、不懂事。教育修养型家庭是讲知识、讲文明、讲礼貌、讲修养的家庭。父母了解儿童心理,并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进行家庭教育,慈爱而不溺爱,注意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各方面的教育,这种家庭是最理想的教育类型家庭。

父母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后当起家庭教育之重任。教育子女要有正确的动机、深厚的情感、耐心教育的意志。这些心理品质有利于父母对孩子,另外,开朗、善良的性格特征也是父母具备的心理特点。

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动机,主要是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正确的、长远而积极的教育子女的动机,应该是希望子女成为体魄健壮、德才兼备的人。孩子的健康、身体的发育与孩子的举止、行为、品德及个性特点是密切相关的。父母应及时了解儿童时期的疾病对儿童心理正常发育的影响,关心孩子身体发育与智力发展的情况。孩子的病变、缺陷、畸形以及特殊的外貌等都将对孩子心理、性格产生影响。为使子女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父母必须克服消极或错误的动机,重视与解决对子女理想教育的问题,引导孩子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的发展。

父母的情感是培养子女具有高尚情感和良好品格的必要条件。教育中严格要求,严格管教,从情感上讲是一种正确的、健康的、必须的育儿手段。进行教育活动时,必须注意孩子对父母态度的变化。孩子智力和精神迅速发展,要求独立的愿望逐渐强烈,必然会导致这种变化。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克制。对孩子的缺点要批评,对自己的缺点要自我批评,使孩子的成长过程尽可能平稳。

意志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父母对待子女的耐心和教育毅力就是一种意志品质。为了教育好子女,父母必须具备深刻、长久的教育热心。父母耐心的意志,还应表现在当孩子不听话或出问题的时候,具有自制力的品质,为扭转孩子的不良情况而作不懈努力。

认真、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是父母应该具备的心理品质,也是有才干的父母的重要特征。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缌的观察,了解孩子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应、活动和举止以及能力;掌握孩子的外部特点、个性特征和内部的心理状态、心理倾向。父母要善于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判断其内部需要;根据孩子的要求及提问了解孩子的心理水平和性格特征。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a957b010098c3.html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390.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