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三个叛逆期,作为家长你都知道吗?

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2岁之前,孩子是一个只会乖乖服从大人命令的小天使,而两岁之后就会随时变成愤怒的小鸟,爱与家长对着干,越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之所以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目标是寻求自主。这时,他的小脑袋正在快速构建自己的世界,他的意识会认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么的时候,会直接去拿,而不管这是不是他的。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这一阶段是孩子上小学的时期,由于幼儿生活和小学生活的反差较大,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表现,比如赖床、写作业拖拉、不收拾房间、挑食、看电视无节制等等。于是,父母开始用“讲道理”、“催促”的方式要求孩子,但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以为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便想挣脱家长的控制,于是和父母唱反调。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此时的孩子身心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高涨。随着青春期激素的迅速上升,孩子的情绪容易波动,易激惹。同时,这时孩子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他会发现他受到的教育和看到的社会现象是不相符的,于是,他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这在“大人”的眼中往往是比较“反动的”。

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如果家长在孩子叛逆期处理不当,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比如在叛逆期,如果家长一味压制,或是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又或者家长如果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使他们产生不良后果: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些时期,并且从中得到大的进步及成长呢?

怎样跟叛逆期的孩子相处?

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特别懂事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顶嘴也不整事。现在长大了,凡事都想有自己的主张。做错事了,家长批评两句,孩子要么闷头不语,要么气急顶撞,甚至以离家出走要挟。真心纳闷,当年那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哪去了?

班主任朋友也常头疼,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叛逆心特强,凡事爱跟老师对着干。你说往东,他偏向西。学校不允许学生烫头染发,他非烫一撮染一缕。老师家长反对中学生恋爱,结果校园恋情越“猖獗”……

总之,他们处处跟你对着干,还总愿意给家长、老师挑毛病。有的时候明显是在强词夺理,但就是不听人劝。真可谓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为什么?

青春期孩子们为什么要跟大人对着干?为什么成人越是禁止的事情,他们却越是想去尝试突围?作为家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这些自以为是刀枪不入的样子令人头疼的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一、“叛逆”的心理解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轻人的叛逆有其令人欣喜之处,这亦可能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最关键的是能够独立去认识和应对这个世界。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渐趋成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他们渴望独立,喜欢标新立异,期待理解和尊重,渴望演绎自己的人生脚本。这是可喜可贺的。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独立性的需要”,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故意表现出和成人世界的不同,故意违逆成人的意志和主张,有的时候就成了“叛逆”了。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方式来看待青春期孩子追求新事物和追求独立的过程,那么孩子们力求新奇体验的努力便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如果引导到位,它会给每个人带来益处。

从心理学上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源自于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

孩子有三个叛逆期,作为家长你都知道吗?

二、叛逆的应对策略

首先,理解和尊重。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孩子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是有意跟老师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而任意责备和批评。夸奖、鼓励永远比批评和责备的效果好。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许我并不赞同你的做法,但我愿意理解和尊重你的感受,我要首先恭喜你在长大。你跟我对着干,我不接你这一招。你故意出新搞怪,我偏偏不为所动,不因此生气,相反,我理解你、认可你、尊重你的这些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的言行,因为长大需要过程,因为我也曾年轻过。

其次,了解行为背后的正向动机。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行为背后总存在正面动机,是趋利?还是避害?很是值得探讨。一个在课堂上总是趴桌睡觉或是接话捣乱违反纪律的孩子,一个总喜欢在衣着服饰或行为方式上标新立异的孩子,他们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是什么?

老师要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的正面动机,然后因势利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否定。因为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会有一种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

如果老师只是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或否定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

孩子有三个叛逆期,作为家长你都知道吗?

再次,倾听孩子们的真实心声。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要求,哪怕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应该把它“当做一回事”,慎重考虑,给予响应与讨论,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承认的满足感,一方面也减少了成人与青少年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

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明白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另外,这种交流还有利于家长和老师了解青少年的需求爱好,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不良倾向,同时又可以帮助老师和家长找到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减少隔阂,缩小“代沟”。

最后,与孩子交谈切忌简单说教、强硬粗暴。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的是单纯的说教。老师不仅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交谈,而且要注意时间场合。另外,由于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技巧,学会察言观色,抓住有利时机。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许多叛逆表现,恰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相关。其实不仅青少年,不仅爱情这样,人性本身就如此,越是禁忌的东西,我们便越发地想尝试一下。

对于那些叛逆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来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有人禁止他们去做。反之,如果一个叛逆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没有引起成人的更多关注和反对,人们表现出理解和认可,那么做起来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叛逆的问题可能也因此而解决了。

**家长怎样对待“叛逆期”的孩子?

1:最大限度的尊重孩子;不偷看孩子的“日记”;

2:遇到和孩子有关的事情要首先和孩子商量;问问孩子的想法;

3: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的事情;

4: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一些“出格的想法”;

5: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良好的关系;

6:不用刻薄的语言和孩子讲话;

7:当孩子遇到问题,耐心的倾听….

8:鼓励并和孩子一起运动;

9:正确认识孩子“早恋”的问题,正确引导;

10:实行家庭民主化,使孩子感觉是家庭的一员而自豪;

结论:家长要正确的认识孩子的“反抗期”,并且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耐心引导教育,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遇到走不出“叛逆期”的孩子,或者是有许多的情绪问题及异常行为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带教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相应的教育咨询等工作。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795.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