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沉迷暴力游戏杀父伤母,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原标题——14岁少年沉迷暴力游戏杀父伤母 看到全家福后痛哭2019年02月23日 12:23:48来源:红星新闻​

一名14岁的少年,初一辍学、沉迷游戏,竟拿起一把水果刀刺向熟睡的父母!在陈诉自己的罪行时,却像在讲别人的故事…..这样的内心世界,是法官助理、心理干预师马荣,所要融化和唤醒的“坚冰”。

她做到了。

但,为什么小小的身躯里,能装着那么多的“愤怒”?什么样的经历,最容易让孩子走上歧途?“破冰”背后,是无比耐心、无数艰辛,和无限感慨——

红星新闻从太原中院了解到,刘洋初一辍学后,与一些“混社会”的青年结交,迷上了一款暴力游戏,他因不满父母管教,曾多次勒母亲脖子,还多次产生过杀父的念头。

2018年6月21日晚23点左右,刘洋在太原一亲戚家,拿起一把水果刀刺向了熟睡的父母。父亲右侧颈内静脉被刺破致大失血死亡,母亲脖子等处也被刺伤,经鉴定为轻伤二级。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庭审现场。太原中院供图

太原中院承办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案件的刑三庭,特别安排心理咨询师马荣介入心理干预。

马荣是太原中院的法官助理,曾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太原中院许可后,她接受红星新闻专访,分析该案背后的细节。她说,该案又给全社会敲响了一次警钟,关注孩子的心理建设问题。

他的防备心重,此前就与父亲有争执

红星新闻:当时是如何介入这个案子的?

马荣:我是先接到了法院领导的电话,说有个案子里孩子需要进行心理疏导,恰好我不是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我也有心理学基础和少年法庭工作的经历。我也认为这个案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鲜明性,他伤害的是自己的亲人,是自己的父母。

红星新闻:见到这个孩子时他表现如何?

马荣:这个孩子在庭审陈诉自己的罪行时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没有眼泪,镇定的表现更像一个23岁左右的大学生。他的防备心很重,不太能表露自己的情感。我与他零距离接触时,我问他为什么想要伤害父母,他叹了一口气,说原因其实很复杂。他说,自己辍学后又发现父亲与别人有情感纠葛,内心特别恨父亲,觉得他伤害了妈妈。他话锋一转又说“其实这么多年我再回头看爸爸,他对家庭负的责任,我就又化解了一些”。我问他自己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他说他问父母要钱,父母不给,自己性子一急就会干出一些事。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马荣在对刘洋进行心理干预。太原中院供图

红星新闻:他问父母要钱的理由是什么?

马荣:刘洋从小都在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5岁之前是外婆在养育,外婆曾失子,把他当儿子一样百般疼爱,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母亲在他5岁时把他接回身边,妈妈也不懂沟通,老是顺着他,把家里面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他的家庭情况其实并不好,父亲是煤矿工人,经常不在他身边,其实父亲的责任是缺失的,两人很难沟通。

家里人都顺着他,很少加以管制,他初一不想上学了,父母就花钱找到一个技术学校让他继续读书,他上了2天就不去了,后来又花钱去一个私立学校,他上了5天课又不去了,父母花大手笔培养他,他根本不买账。

辍学后他就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他有一股江湖气,还想当周围兄弟的老大,想拿钱供养人家,他觉得用钱才能吸引和供养很多人。他自己没有挣钱,就问家里要,家里不给就开始闹事儿。

刘洋还曾带着身边的小弟兄到爸爸工作的矿上要钱闹事,父亲不给他就抢了父亲的手机,用从父亲那里套取的密码私自转出1万多元到自己手里。

红星新闻:案发前他与父母就曾有多次争执?

马荣:最近2年,他多次勒妈妈脖子要钱,在刺杀父亲之前,就有两次杀父的冲动。第一次是他得知父亲的感情纠葛。第二次是因为他把爸爸给他买的新手机屏幕摔碎了,两人发生了争执。其实他之后的极端行为是有基础的。

红星新闻: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杀害自己的父母的?

马荣:我当时也问他,事发前一个多小时,他还和父母有说有笑,各玩各的手机后关灯在一起睡觉,一个小时后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件,这中间他都在想什么?

刘洋的母亲发现儿子有很多极端的行为,怀疑孩子是不是有精神病或者吸毒史。案发当天,就和丈夫一起带着他到太原做吸毒鉴定,联系了2家医院,第二天准备去另一家,当晚便借宿在一亲戚家,三人都睡在一张床上。

那天晚上,刘洋想到自己虽然没有吸食毒品,也难保像妈妈说的那样,一些社会上结交的朋友也许会在他的饮料和烟里放入毒品,自己不自觉中已经吸取了毒品。这个额头和两个眉毛中间有一个菱形的刺青,右手的三个手指上也刺着三个字母的少年说,如果他真的有了毒瘾,父母把他送到戒毒所限制了他的自由,他和女朋友怎么办,那他就完了,他不想被控制。事实上他并没吸毒,公安包括各种机构检测是阴性的。

母亲选择原谅,他看全家福照片后痛哭

红星新闻:心理干预过程中,他在哪一个节点开始有转变?

马荣:我在和他沟通时,他仍表现出较重的防备心,我临时决定运用亲子见面的"家庭心理咨询"的方式,了解并破冰他坚固、隔离的情感防御下内心柔软的那个部分,以更接近犯罪成因及庭审盲点的真相。

当刘洋和母亲见面后,他的防备心也渐渐打开了,母亲将随身携带的一张全家福照片拿给儿子看,让儿子好好活着,刘洋终于打开了心扉,趴在桌子上痛哭,母亲也抱着儿子,我也拍了拍他的肩膀。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刘洋 太原中院供图

红星新闻:他对母亲说了些什么?

马荣:他见到母亲后整个人都柔软下来,他哭着对妈妈说,“我进来了,我才领悟了,我14年真的白活了,做下了无法挽回的事情。妈妈你相信我,我会好好改造,好好学习,等我将来报答您。”

红星新闻:他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马荣:我想一个女人成为母亲的那一刹那,就已经决定她可能毫无边界、没有原则去爱这个孩子。儿子杀了她的丈夫,也差点杀了她,她还是无视伤害,原谅孩子。她也曾提到儿子平常爱玩的一个暴力游戏,打斗的场面就是刺伤对方的脖子。

红星新闻:刘洋的行为该如何分析?

马荣:刘洋也多次提到,自己一直处于憨傻、迷糊的状态。我想,那天晚上他像游戏打斗的方式一样去了断别人,他不是以真正杀死他们为一个目的,他只是想否定一些东西,人不在了,他可能受到的限制就少了,否定是防御模式里面的最后一道防御机制。

刘洋生命早期没有树立良好的规则、边界等意识,与其犯罪有着关键性的联系。他直到进了看守所才知道什么是规矩,之前家人都是顺着他,无限制的给予。他虽然拥有14岁的年龄,但其内心人格弱小,一直没有发展起良好的与之年龄相匹配的自我功能,就会出现无法控制自我的意识与行为,出现退行的后果。

在心理学上,刘洋人格上存在“超我缺陷”,这种缺陷的主要表现:无边界规则、情感淡漠、无内疚感、无道德约束、无责任意识等。

另外,虚拟的游戏、头脑的念想以及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这种人格功能发展水平较低的人中,就会表现为,无法区分虚拟与现实,自体和客体融合紧密,自己和他人模糊不清的心理表现,并造成虽身体已成人化,但其个体意识和行为模式均退行严重的不良后果。

爱不够或爱过头都容易让孩子偏执

红星新闻:刘洋或之前媒体报道的类似少年恶性犯罪事件,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救助?

马荣:造成此类案件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无论是恶性还是轻型的犯罪都有这么几个相似点,比如辍学的家庭、贫困的家庭、离异的家庭、有暴力虐待的家庭,这都与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家长爱不够或者爱过头,这两种情形都可以引发孩子的偏执或者自我功能发育不足这些情况。

一些学校呈现的问题是,一味追求成绩,一些老师只重视成绩好的,老师觉得孩子行为不端,干预几次不改就会劝退,给孩子贴标签。老师不认同小孩,家长就跟着去不认同,学生们也会排斥这个孩子。孩子的家庭、学校、孩子本身多元化的造成了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另外,孩子的心理建设这一方面一定要给全社会敲响警钟。现在16岁以下的小孩服用精神科药品的越来越多,而且逐年上升。从很多学生反馈来说,他们中途辍学,就是他们精神压力太大,进入当地精神科就诊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趋向于少年化。

其实犯罪和犯错就是一墙之隔,很多行为不端的学生,他是不断地在犯错,要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进行教育。

研判孩子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救助

红星新闻:有人担忧少年不负刑事责任,担心他们回归社会后又伤害他人,对此你怎么看,有没有好的对策?

马荣:我认为可以开通救助通道,让心理咨询师判定这个孩子的整合能力、思维能力、人格发展水平到底处在哪个位置,如果判定这个孩子基本属于良好,他只是冲动,或者说是受到了家庭的虐待,他们就像一棵小树苗一样,如果它的根正的话,他稍微弯一点就可以把它扶正,但是他弯的太严重根不正,就需要很大的劲,需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来进行救助。

附录——

惨案!山西14岁少年挥刀刺向亲生父母 ,“迷途羔羊”能否迷途知返? 2019-02-23来源: 太原中院、山西晚报、微博

“我知道错了,后悔犯了大错,

触犯了法律,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积极改正,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2月18日,

太原中院依法对

14岁的被告人刘洋

涉嫌故意杀人罪进行了不公开审理。

做最后陈述时,

刘洋对自己的做法痛悔不已。

14岁少年杀死父亲

案发经过:

2018年6月21日23时许,刘洋因为不满父母的管教,拿了一把水果刀刺进了正在睡觉的父亲刘强脖子,因为父亲反抗,又用被子盖住其头部,用刀多次朝其身上刺。接着又持刀刺向正在睡觉的母亲孙青,将母亲面部、颈部、上身刺伤。随后,刘洋将刀扔在现场并逃离。经120急救医生现场确认,受害人刘强已死亡,孙青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鉴定,刘强系被他人用单刃锐器刺破右侧颈内静脉致大失血死亡,孙青人体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迷途羔羊”迎来庭后帮教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庭审前,太原中级法院进行了周密安排,强调寓教于审、审教结合,把庭审变成教育、改造未成年被告人的重要阵地;克服单纯办案、就案办案,采用针对性的庭审方式,将适度心理干预引入庭后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针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从而使其能积极接受法律惩罚,帮助其减弱心理障碍,树立改过自新的信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庭审经过对案件事实进行充分的举证、质证,以及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清晰还原了被告人刘洋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的过程,刘洋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理性的孩子,庭审中的你冷静、沉着……”随着心理咨询师马荣轻柔的话语,耐心引导被告人刘洋敞开心扉,巧妙地化解他的拘束感和消极情绪。14岁的刘洋不时微微搓着双手,渐渐打开了他紧锁的心门。

在安排母亲孙青与刘洋见面,母子相拥的一刹那,刘洋流下忏悔的泪水:“是我错了,我会用实际行动来弥补,希望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孙青紧紧握着刘洋的手,指着全家福告诉刘洋:“妈妈希望你好好活着,好好学习,好好改造,好好做人,只要你在,我就有希望。”母亲的深情表露使刘洋对自己的做法特别悔恨:“我进来了,我才领悟了,我14年真的白活了,做下了无法挽回的事情。妈妈你相信我,我会好好改造,好好学习,等我将来报答您。”

“网瘾+暴力游戏”之伤

心理咨询师马荣认为,生养及教育方面存在对该起侵害行为结果的决定性影响。刘洋生命早期没有树立良好的规则、边界等意识,虽然拥有14岁的年龄,但其内心人格弱小,一直没有发展起良好的与之年龄相匹配的自我功能,无法控制自我的意识与行为。忍受不了父母拒绝出钱给物,和平日里爱玩暴力恐怖游戏,是其实施侵害行为的重要因素。刘洋无法区分虚拟与现实,虽身体逐淅成人化,但其个体意识和行为模式出现了严重障碍,导致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在未成年刑事案件审理中,太原中院法官针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实际情况,注重突出未成年人特点,既严格审判程序,又体现人文关怀,力求以平和的态度、舒缓的语气,尽可能创造出一种既严肃又宽松的环境,引导未成年被告人实事求是地陈述案情、进行辩解,避免强烈的争辩给未成年被告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关链接

无独有偶

在过去的2018年年末,

就发生了两起

令人感到无比悲戚的事件。

2018年12月31日晚,湖南衡南县三塘镇,出生于2005年的犯罪嫌疑人罗某,系三塘镇初一在读学生。12月31日18时40分许,因家庭纠纷,罗某用锤子先后将其母亲谭某某、父亲罗某某锤伤后,逃逸现场。经全力抢救,伤者谭某某、罗某某因伤势过重死亡。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2018年12月2日晚间,湖南省沅江泗湖山镇一名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持刀将母亲砍了20余刀,致其母亲当场死亡。吴某因年纪太小,系不负刑事责任能力人,公安机关将其释放。2018年12月13日,吴某被送往长沙一家机构接受管束教育,为期三年。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诸多蛛丝马迹表明,

最终导致这些孩子们

走向这一步,

可能和他们

身陷“网瘾”有莫大的关系。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锤杀双亲后,

罗某曾去了附近的一家网吧,

度过了2个多小时。

那家罗某锤杀双亲后

曾去过的网吧已经关门,

衡南全县网吧也进行全面整顿。

都说父母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人,而他们却被自己含辛茹苦带大、最亲爱的孩子带走了生命,这是世间无法承受之重。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孩子们,你们到底怎么了?

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出现了什么问题?

抑或,在关爱和呵护

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方面,

我们整个社会还欠缺什么?

▌来源:山西晚报

附录——

网络“死亡游戏”真实上演 青少年沉迷暴力电游调查 2018-02-07 19:21:02 中国青年网

新华社长沙2月7日电 题:网络“死亡游戏”真实上演——青少年沉迷暴力电子游戏调查

新华社记者 袁汝婷、苏晓洲

这是一个极端悲剧的案例。几个月前,在湖南武陵山区的一个贫困县,沉迷于一款暴力电子游戏的15岁少年小唐,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将23岁的女邻居小西残忍杀害。

暴力、色情、贪婪、玄幻……各种吸睛的因素,让很多孩子欲罢不能。这些电游已沦为不少未成年人荒废学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甚至诱发犯罪的“精神毒品”,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危害社会安定。有关部门利剑已出,升级管控、强化执法,欲斩断这一伸向下一代的黑手。

一款暴力电子游戏对未成年人的扭曲影响究竟有多严重?记者进行了调查。

太残忍,一款暴力电游诱发血案

小唐是一名初三学生,沉迷于“侠盗飞车”游戏。他与小西比邻而居。警方查明,去年9月16日,小西来到小唐租房客厅借用其电脑,小唐趁其不备,采用猛击头部、狠掐脖颈、水淹等方式,最终致小西死亡。据公安调查,两人并无仇怨。

在警方的审讯中,小唐交代,他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在乡下、县城的网吧里接触各种暴力电游,对“侠盗飞车”尤其沉迷。在这款游戏的情节设定中,玩家可以扮演“黑社会”杀人。

据办案干警介绍,小唐交代,他初二就萌生了体验现实杀人感觉的渴望,“想体验一下真的杀人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像在游戏里一样简单又有快感。”在审讯过程中,小唐没有表现出悔意,供述杀人过程思维清晰、举止平静,甚至不时露出得意之色。

记者了解到,“侠盗飞车”在青少年中普及程度很高,游戏操控的自由度很大,玩家以角色扮演的身份进入,在游戏情节的设置中,玩家可以靠撞车、杀人、抢劫等犯罪行为吸引警察,然后飙车逃避追捕。还有玩家自制扩展包,因为缺乏有效的审查机制,内容尺度更大。

一些“侠盗飞车”的成人玩家告诉记者,这款游戏里充斥着各种犯罪场面,且画面高度逼真,“开车到处撞,杀了人就有钱花,没车就抢一辆,特别过瘾!”有人说着说着,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

为吸睛,一些暴力电游沦为“精神毒品”

去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披露,将把游戏障碍与合成毒品等一起,列入物质使用及成瘾行为障碍。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电子游戏特别是手游作为迅速膨胀的新生业态,供大于求。除了少数巨头占据较大市场,上百家小公司在尾端厮杀,竞争惨烈。为了能吸引玩家,很多开发商以低俗出位内容吸引未成年人;有的游戏甚至公开诲淫、诲盗、诲黑,歪曲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播异质文化内容,为了吸引人气、谋取利益不择手段。这类游戏精神控制力、人群扩散力惊人,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缺乏“免疫力”,一旦沉迷往往难以自拔。

“未成年人沉迷电游易导致人、钱、魂都没了。”民盟湖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何寄华,多年来奔走呼吁遏制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沉迷游戏不仅对未成年人身体发育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很多孩子还因此变得性格孤僻、极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有甚者,一些未成年人因为急于筹钱为游戏充值而偷窃、抢劫,带来严重社会恶果。”何寄华说。

利剑出,斩断伸向下一代的黑手

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效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推动我国网络游戏健康有序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从统一思想认识、强力监管整治、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制度保障、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监督举报等六个方面,对集中规范整治作出了全面部署。

意见强调,各相关部门要迅速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排查用户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网络游戏产品,对价值导向严重偏差、含有暴力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坚决予以查处;对内容格调低俗、存在打擦边球行为的,坚决予以整改;对未经许可、擅自上网运营的,坚决予以取缔;对来自境外、含有我国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坚决予以阻断。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认为,任何一家有良知、有公德的企业,都不应该诱导未成年人对电子游戏成瘾。“不管成瘾游戏业能带来多少财富,社会都应该坚决抵制,绝不能以牺牲民族的未来赚钱!”

如今,在陪伴孩子们度过春节长假的不少家长产生了深深的焦虑,因为假期里许多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游戏。有媒体人发文吐槽在孩子们眼里“不懂“‘吃鸡’是‘文盲’”、网瘾成为乡村“流行病”,并发出了“我们的乡村,何时才能真正‘荣耀’?乡村的孩子,如何才能真正突围‘绝地’”的感慨,赢得了很多成年人的共鸣。其实,游戏已被誉为伸向下一代的黑手。

玄幻、暴力、色情……眼下很多游戏已经渗入了不少这样的不健康内容,以吸引青少年用户。许多孩子为此荒废学业、盗刷父母银行卡、甚至走上了刑事犯罪的道路。 被视为“精神毒品”,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央媒批判到,“所有人物按游戏的角色设定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并无关系,内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无实”。

正如媒体报道,这样的游戏精神控制力、人群扩散力惊人,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缺乏“免疫力”,一旦沉迷往往难以自拔。

由于电子网游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太多,201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披露,将把游戏障碍与合成毒品等一起,列入物质使用及成瘾行为障碍。可以看到,其危害程度之盛!附录—14岁少年杀父后平静淡定 与尸体同住24天

2010年10月30日 青岛新闻网 段海鹰

山西14岁少年初一辍学“混社会”|看到全家福后痛哭

“听清楚了”“没有”“不上诉”,当法庭宣布自己被判7年有期徒刑后,刚满15岁的姜某面对法官的3个问题,只轻轻吐出这9个字。昨天上午,14岁少年弑父案在市南法院宣判,尽管亲生母亲就在三米之外的距离哭泣,但姜某全程表情冷漠,甚至没有转头望望母亲。主审此案的市南法院法官耿劲松对于此案,用震惊、惋惜、忧虑三个词给出他的感受。

面无表情只偶尔搓动双手 现场

昨天上午,姜某杀害父亲一案在市南法院宣判,由于案情离奇,本市各家媒体均有记者到场旁听、采访。在法庭开庭前,记者见到姜某的母亲张女士在法庭外独自哭泣,而当法警将姜某带上法庭后,张女士忍不住直掉眼泪。与母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刚刚15岁的姜某在整个宣判过程中,一直面无表情,站得笔直。尽管母亲一直凝望儿子,但姜某始终没有向母亲所在的方向转头,只有偶尔搓动的双手,似乎反映出姜某内心的细微波动。

在宣判中,法官清晰地宣读姜某的作案过程及作案后冷静处理现场、变卖家中物品维持生活等种种状况时,姜某超越常人的冷静,比残酷的案情更让在场旁听的记者感到震惊。到最后,法官宣读:“判决姜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后,姜某的母亲再次用纸巾擦拭眼泪,但姜某本人却继续面无表情,面对法官“判决听清楚了吗?”“有什么意见?”“是否上诉?”三个问题,姜某没有任何停顿,总共只用了9个字就回答完全部问题,然后继续面无表情被带出法庭。

杀父后与尸体同住24天 案情

根据公诉机关指控,今年3月11日晚10时,14岁的姜某和父亲在成武支路暂住处看电视时,父子二人因为学习问题发生争吵,姜某顺手推了父亲一下后,两人厮打在一起。姜某从电视机柜里拿出一把羊角锤击打父亲头面部10余下后羊角锤柄断裂,两人继续厮打到阳台,姜某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向父亲喉部连捅3刀,导致父亲死亡。此后,姜某将地板及水果刀上的血迹清洗,洗澡换装后,从父亲的口袋中掏出400多元钱到网吧上网和书店看书,这期间,他还曾回家将家中的电视机、手机等物品变卖用于上网和生活,并多次回家睡觉。根据调查,从姜某3月11日杀害父亲,到4月4日家人报警将他带走,前前后后与父亲遗体在一起生活了24天,这期间他正常外出上网、看书、买饭,外人看上去,其心理状态及其平静。

根据姜某同班同学洋洋的证言,姜某在旷课多日后,他曾在4月1日来到姜某家,当时姜某家的门上贴着班主任的留言条。洋洋敲门后没有人应,就假装离开,结果姜某过了会将门打开。洋洋想要进门坐坐被姜某拒绝,洋洋看到他家卧室的桌子上有很高的一摞用过的方便面纸碗。“他当时说父母都不在家,为什么不去上学让我不用管。”洋洋说。

曾称害怕回忆杀父过程 报警

今年3月31日晚,因为已经多日无法联系到儿子,姜某的母亲张女士登录了儿子的QQ号码,发现儿子很多同学给他留言,说他很久没来上学,家里也没有人。4月1日,张女士联系了前夫的弟弟,结果他也联系不到受害人,两人都来到青岛,在4月4日到了姜某的暂住处,他们用螺丝刀打开了防盗链,发现阳台上有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而姜某躺在单人床上睡觉。

根据张女士的证言,她和丈夫在2007年离婚后,儿子由丈夫抚养,她回到老家打工。儿子的性格内向,而前夫的脾气倔强,父子关系一般,在2009年的5月,儿子因为一个人在家待了20多天,没钱花后将租住地家中的家具全部卖掉。“我见到尸体后非常害怕,把儿子弄醒后问他怎么回事,结果儿子也一直没有回答,只是说‘我害怕,我不想想’。”张女士说,自己当时哄这孩子别害怕,然后由前夫的弟弟报警将儿子带走。经审查,姜某供述了犯罪事实。根据司法精神病鉴定,姜某在情绪冲动的状态下作案,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学习优良但喜欢暴力网游 调查

在人格调查员调查时,姜某的老师反映,姜某平时在学校内表现良好,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成绩优良,在初中担任化学课代表和班级微机室管理员。姜某的父母离婚后,父亲一直阻止他与母亲联系,但母亲经常到青岛来看儿子。平日中,姜某的父亲对儿子也比较疼爱,能满足他的物质生活需求,但双方感情交流甚少,因为姜某父亲身体有残疾,个性怪异、倔强、嗜酒,酒后经常训斥或殴打姜某,并经常在夜间不顾姜某睡眠而哭喊。在这种环境下,姜某的性格自卑、内向、偏激,对家人态度较为冷淡,从不和外人提起自己的家事。从初中开始,姜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每周都到网吧去玩游戏,初二时因为上网玩游戏曾经旷课一周,尤其喜欢暴力网络游戏。

人格调查员认为,姜某在家庭环境、内向性格的影响下,变得冷漠,发生本案系偶然事件,且作为监护人的受害人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希望法庭从轻处罚。公诉机关也提出,对姜某处以5到10年有期徒刑的量刑建议。

对话法官 震惊惋惜忧虑

记者:作为本案的主审法官,你对本案有什么感受?

耿劲松:第一是震惊、第二是惋惜,第三就是感觉还有好多社会问题值得忧虑。被告人刚满14周岁,其手段我们认为相当残忍,再就是他相当冷静,与其年龄极其不符。另外,姜某的学习非常好,如果不发生这件事,有能力考上重点中学。通过这个案件反映出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包括了网络的、家庭的、还有学校等社会上应承担责任的缺失,这一点让人忧虑。

记者:这个案子是不是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典型的特征?

耿劲松:从我们今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家庭,没有一个家庭是圆满和谐的,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另外就是网吧影响,他们有的是形成了网瘾,没有钱只能去抢、去偷。第二是崇尚暴力性游戏,认为抢劫是理所当然,有的孩子竟然在公安人员去逮捕他时,还要把游戏通关才让逮捕。

记者:针对此案,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耿劲松:希望通过这个案子后,社会上相关团体能制定相应措施,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今年我们已经有几个未成年人复学,我认为不要把问题未成年人推向社会,这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应该让他复学经过一个缓冲,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手段之残忍与年龄极不适应 家庭不幸、暴力网游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诱因

市南法院审理认为,姜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姜某犯罪时已满14岁但未满16周岁,在案发现场被母亲及叔叔发现后并打电话报警,一直停留在案发现场,并没有采取阻止报案、逃跑等抗拒投案行为,后由母亲陪同到公安机关接受讯问,并如实供述,可认定为自首,这些行为都可依法予以减轻处罚。

对于被告辩护人提出姜某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故意,是由于案发时屋内环境昏暗,混乱撕打持凶器乱捅导致受害人死亡,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的辩护意见,法院认为姜某在使用羊角锤击打父亲的过程中,其打击力度竟导致锤柄断裂,并且又用水果刀向父亲喉部连捅三刀致其死亡。案发后,姜某冷静处理现场和身上的血迹,并从已死亡的父亲身上掏钱外出上网,期间还回案发现场数次睡觉,可以看出有明显的杀害父亲的故意。

法官认为,姜某因为父亲管教方式的粗暴,心中充满对父亲的怨恨和不满,平时沉溺于暴力网络游戏,实质上是对心中不满的发泄,同时暴力网络游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心智的正常发育,因为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疏解,终因家庭琐事将亲生父亲杀害,其手段之残忍、处事之冷静与其年龄极其不适应。

“家庭的不幸、暴力性网络游戏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诱因。”法官说,姜某犯罪时14周岁,身体正处于发育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极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最终导致本惨剧发生。通过庭审和家庭教育,姜某充分认识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希望姜某吸取教训,在服刑期间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通过实际行动为自己创造减刑、假释的机会,以早日回归正常社会,用行动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邻居称姜某见人打招呼 探访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姜某在青居住时的邻居,该楼一位70多岁的女士告诉记者,姜某一家是2008年住进来的,住了不久邻居就发现姜某家里经常传出哭叫声,看来家中经常有人发生冲突。根据邻居回忆,姜某是个内向的孩子,不经常出门,但是见到人会打招呼,挺招人喜欢的。由于姜某一家是外来户,平时与邻居们接触不多,发生这件事大家都感觉很震惊、惋惜。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693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