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服变迁史——中国校服是如何变丑的

在你进入学校前,你心目中的校服,是这样

是这样

甚至是这样的

最起码,应该是这样

醒醒吧孩子

其实它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甚至是这样

其实,我们的校服也曾经美过,而且经久不衰

那么,我们的校服是怎样一步步到达今天的境地的呢?

百年校服变迁史

辛亥革命到建国前

辛亥革命后到20世纪二十年代

女子校服中西搭配

林徽因与同学

​女款校服则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上为中式小袄,下为西式百褶裙,典型的五四装,上图为林徽因与同学身穿培华女子中学校服的合照,当时身着校服的林徽因以初显女神风范。

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自从辛亥革命之后,人们开始打破以前那种“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束缚,再加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后人们更是对于着装的美有了进一步的追求,以及喜好,那时候的制服校服开始慢慢的出现,虽然还是有点杂乱无章不过已经初具规模。

二十世纪30年代到建国前

旗袍长袍风靡全国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名校女生多以旗袍为校服,是当时的时尚。

谈到旗袍,就不得不说张爱玲

张爱玲与旗袍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旗袍无疑是不可替代的主角,《半生缘》中曼桢穿的是浅粉色的旗袍,曼璐穿的是苹果绿软缎长旗袍;《色戒》中王佳芝穿的是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封锁》里的吴翠远穿的是一件白洋纱旗袍;《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穿的是月白蝉翼纱旗袍。每个女主角都有属于自己特质的旗袍,而张爱玲本人对旗袍的爱更是深沉。

​在香港念书之时,她就将奖学金全数拿去买衣料做衣服,乐此不疲。而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在港读书的张爱玲不得不返回上海,靠写小说为生。她的小说很快红遍上海滩,手头充裕之后,张爱玲不仅能在父亲面前扬眉吐气,更能买得起她钟情已久的新式旗袍了。这样一来,少女时期积压的购买欲更是一下子爆发,让她彻底变成了旗袍购物狂。

培道中学的女生校服

​旗袍范儿中国校服也体现着时代的特点,旗袍是满族独特的民族传统服装。1940年,香港培道中学已经使用改良后的白色旗袍作为校服,领口到腰身的贴合裁剪让学生看起来亭亭玉立,纯净的白色使她们在青春年纪凸显出几分书卷气息,值得一提的是,培道中学的这款传统旗袍一直沿用至今。

男生上身穿布长袍,下身穿西裤,脚穿布鞋,长布袍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长袍代言人:胡适

胡适与友人

​ 胡适穿西装,只有两种场合,一是国际会议,二是在美国留学和担任驻美大使,其余多数时候都是长袍马褂。这一身旧装,似乎成了中国文人在西学的冲击下,保留文化独立性的最后一道防线。

​ 进入民国时期,可供男士选择的常服,主要为西装、长袍马褂、中山装这三大类。有意思的是,这三种服装都极具政治和文化代表性。“服”为心声,选择穿哪一种衣服,并不是简单的个人喜好,而是清楚地显示了一个人的思想倾向。

建国后到20世纪八十年代

20世纪五十年代

中山装取代了西装和旗袍

中山装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50年代以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

后来,中山装引起一些青年学生的追捧,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列宁装

​60年代,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剩下的只有解放装,青年装,中山装,对襟衫。

​男生穿军装,女学生们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时尚。

20世纪80年代

​八十年代,人们脱下了文革时期的绿军装,重新穿回了校服。当时的校服虽然没有统一要求,但大体上一致:白衬衫和天蓝色裤子、背带裙,样式上模仿海军军装的校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

怎么到了今天,校服就变丑了呢?

集体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

​今天中小学校园中流行的“面口袋”校服来源于90年代风靡全国的运动夹克。1984年,中国派出了第一支运动队伍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并斩获15枚金牌;1990年,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亚运会。运动场上飒爽英姿的中国健儿成为全国人民追随的偶像。

“面口袋”校服的三大优点

1.实用

宽松的运动服,做操可以穿,上课可以穿,冷了可以在里面加衣服,热了可以随时脱,一年四季都能穿,方便快捷又实用。

2.成本低

“面口袋”式校服大都是由涤纶材料制成,可以大批量生产,无论是原料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十分低廉,因此大部分家长都能负担的起。

3.防早恋

虽然是笑谈,但校服的确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这一问题,当“面口袋”校服套在你身上的那一刻起,一起浪漫的幻想统统灰飞烟灭。

人们对当前校服的看法

丑校服长期存在的原因

​首先,当初设计运动式校服时主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和成本,这在普遍不算富裕的20世纪90年代完全合乎情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人们没能将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而仅仅着眼于实用性,那么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面口袋”校服自然长盛不衰。

​ 其次,丑校服的存在还与当前基础教育的本质息息相关。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下,学生的升学压力巨大,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考核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工作的首要目的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很少关注其他方面。而采购丑校服既不影响升学率,设计新的校服又要增加学校的教学成本,学校何乐而不为呢。

​ 最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成本。我们都承认英美等学校的校服时尚而且美观,但我们常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昂贵私立学校才有校服,一般的公立学校并没有校服。而一套整洁美观的校服往往价格不菲,甚至远超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发展如此不平衡的我国,大规模的普及这样的校服很可能会加重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因此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面口袋”校服虽然样子丑陋,但造价便宜且耐穿,即使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也可以承担的起,因此“面口袋“校服长期存在也就有它的道理了。

解决之道

丑校服问题的根源是当下教育的侧重点过于单一,而且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要想真正解决丑校服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教育过分重视成绩的现状,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成为试卷的奴隶。教育部门要将教育的重心从选人转到用人,评价体系做到多元化,真正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当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成绩而是学生的各个方面时,人们才会真正重视起丑校服问题,才可能会下定决心去解决成本等相关问题,给学生一个与美丽校服相伴的青春。

伦敦V&A博物馆中展出的中国校服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07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