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儿童心理 ∷
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文|教育百师通
图|Nimura Daisuke
01
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
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痛苦,
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虽然短暂,却最为关键。
从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长大了。
02
为什么要叛逆?
因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认同,
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
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
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
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
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
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
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
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
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
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
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
家长们反而觉得万分苦恼,深怕这种叛逆,
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
更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
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孩子所面对的,
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
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
在从前,他无法意识到这种束缚与限制,
就算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
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茫中跃跃欲试。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
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
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
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
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
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
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
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
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
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
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
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
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烦恼无穷,
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
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
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
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
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
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
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
而“关心、理解”,
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回答“怎么办”的开始。
所以,
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
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
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03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
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
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
“我一直觉得,
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
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
“从小到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
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
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
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
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
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
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
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
把它“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
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大人的看法。
不仅如此,
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
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
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
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
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
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
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
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觉,
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愿充当小孩。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
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
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
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
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
他也许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成熟条件,
但并不能说是由于孩子不听话所造成的。
04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
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
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
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
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
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
原因是,
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
觉得在家里也没有意思,不如早些搬出去。
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
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
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
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
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
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
但是要了解这一点,
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
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
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05
也有许多父母担心,
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
其实,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
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
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
有时,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
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受到约束。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
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
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
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
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
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
更重要的是,
我们把自己对他的影响力拱手让人,
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有机可乘。
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
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象;
并不是谁叛逆了谁,
顶多只有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
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
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
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
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
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
图|Nimura Daisuke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ID:xzjbcn777
本文图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商用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