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
端午节后就是期末考试,但端午节期间,孩子的心思一直都在手机游戏上。虽然每天我们都给了她15分钟的手机游戏时间,但她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玩游戏的欲望。
考试的两天,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就想的是赶快到家玩手机。我同意了,并让她自己想好一天的安排,按照自己的安排来走。她说先玩手机,再接着复习。但到家玩好手机后,她就没有心思学习了。
考试结束了,我告诉孩子可以先放松一下,这一天由她自己规划,包括玩游戏的时间。她说她要把一些作业做了。我晚上回到家,看到她坐在书桌前,英语作业放在桌上做作业的样子。又过了一小时,我去告诉她要睡觉了,发现她仍然保持之前的姿势没变。我才发现她一直就是把手机放在腿上,书放在桌上只是为了遮挡住手机,其实她一直都在遮遮掩掩地玩手机。
我立刻就情绪失控了,问她有什么必要遮遮掩掩搞这种小把戏,并且生气地把手机抢过来摔向了她,告诉她从此以后再没有资格使用手机。
感觉孩子每一天活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手机游戏,已经陷入网瘾的状态。学习完全无动力,考好考坏完全不在乎。
其实这个问题里面有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是妈妈情绪失控,觉得孩子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搞这种小把戏;第二个是妈妈担心孩子玩手机游戏成瘾。
我们先来讲讲情绪失控的问题。
在上“启发式提问”家长课程的时候,我就专门讲过“幸福ABC方案”,中间的“B”——想法决定了你的情绪和你的行为。
所以,这位妈妈首先需要自己梳理一下,想想看你情绪失控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孩子遮遮掩掩撒谎了?还是担心她游戏成瘾了?
我怀疑两者都有可能,但是游戏成瘾的问题可能更严重一点。所以,这个案例主要是我们家长特别担心孩子一玩游戏就会网络成瘾。
其实大家最近也看到很多文章,包括之前我们在“优势累积”课程中讲游戏化的时候,也讲到过类似的概念——现在网络游戏的设计公司背后是有很多专家的,这些人可能比我们做父母的更了解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因此,他们在游戏中设计的即时奖励功能、社交功能,丰富多彩的游戏画面等等,这些都和孩子的需求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游戏是非常容易吸引孩子的。
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很难有这么好玩的东西,所以孩子很容易爱上玩游戏,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这里有一些概念是不同。
是不是游戏设计得很好玩,孩子就会玩上瘾?是不是孩子一玩游戏就一定会网络成瘾?
…………
其实并不一定。
第一
我们要看孩子的成就体系和他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给孩子建立的人生目标是他非常明确“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追求?”
那么,这样的孩子陷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第二
网络世界比较自由,在网络世界里的很多事情是可以由孩子自己做主的。但如果在现实生活里孩子仍然有很多的能做主的事情,那么游戏世界里的自由境界对孩子的吸引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第三
在玩游戏的时候,孩子可以摆脱一些压力,也就是说游戏的环境是很放松的。如果平时孩子的压力很大,他又没有其他放松的途径,那么他就很容易陷到游戏里去。有的时候,孩子玩游戏还会有内疚感,这就变成了恶性循环,内疚感让他感到更大的压力,为了解脱压力,他又去玩游戏。
这三个理由就是让孩子从玩网络游戏到网络成瘾之间三个不同的坡度,这三个要素就决定了孩子是否会网络成瘾。
因此,我们要处理的不是让不让孩子玩游戏的问题,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
第一,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不同的人生目标。孩子知道自己是谁吗?孩子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吗?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暂时不让他玩游戏了,也不能够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我们要给孩子自由的境界。
但是自由的概念是怎么样的?比如说这位妈妈也说到自己给了孩子时间,然后却又去控制孩子。
实际上,这些概念都表明我们给孩子的自由可能不够。当然我并不主张家长马上在玩游戏方面给孩子很多的自由,但我要问的是除了游戏以外的其他的方面,我们是不是给到孩子足够的自由了?
经常也有家长告诉我,有的时候为了避免冲突,索性就把游戏给了孩子,让他去玩,可孩子就玩得很过分了。可是,你每次板着脸给他玩游戏和你很欣赏地让他去玩,让他沉浸在自由世界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是,我真的不主张家长很快把玩手机游戏的权利全部交给孩子,即使是我的儿子,我现在也没有完全把权利给他。因为在他自己没有建立重大的人生目标之前,我是不会完全把权利给他的。
但我在努力帮他建立他的人生目标,我要让他知道给他的权力是跟他责任有关系的。
他要去建立自己的责任体系,他建得越好,我就给他越多的权利。只有等到他熟练应用这个逻辑体系以后,我才会让他玩更多的游戏。
所以孩子喜欢玩游戏到要真的网络成瘾是有许多原因的。我经常跟朋友讲,如果你真的担心孩子网络成瘾,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在他玩游戏的时候用对待他学习的方式去对待他玩游戏。
比如说,他在玩游戏的时候,你就在旁边看着,并且要求他在什么时间必须要过哪个关口,如果孩子打不过这关,你就批评他:“怎么这么差劲,这一关都打不过去?来妈妈来帮你打!”
或者告诉他:“你必须要打过这个关口,不通关不行!”
你会发现,当我们用对待孩子学习的方法去对待他打游戏,游戏反倒就没有那么好玩了。
所以,孩子对游戏的向往恰恰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放松了,这反倒给了他更自由的感觉,这才是很重要的概念。
最后,我来讲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说治标还得治本。如果家长非常担心孩子网络成瘾。那建议你用我们在“优势累积法”讲的“观察”,去了解一下孩子,了解他在人生目标的成就体系方面,在自由境界方面,压力方面,社交方面……到底有什么原因使他那么爱玩游戏?我们有没有可替代的方法能把他拉出来?这才是我们家长真正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孩子一谈到玩游戏,我们就不让他玩,然后他一玩游戏,我们就情绪失控。
如果我们不去好好了解孩子的话,你就很难很好地去解决你担心的问题,你也会很容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人生目标,对学习越来越厌恶。
而此时,游戏里的自由又恰恰是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得不到的,而且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又有许多压力,游戏又能释放压力,那么最后就会恶性循环,孩子一定会更多地进入到游戏里,所以我们反对孩子玩游戏的过程反倒可能是促进孩子更喜欢玩游戏的。
尤其是这位妈妈讲到,这天明明是孩子自由规划时间的,而且你已经答应她自由规划了,她也说要做些作业了。你应该看到孩子自己也是想要好的,她也想努力的,只是她这个时候没有做到。
这个时候,你却还发脾气。你想想,她为什么要遮遮挡挡?说明她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她已经知道自己打游戏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这个时候,我们不仅没有肯定她,不给她贴正面标签,反倒说她的这些努力是一个错误,对孩子来讲她会更觉得无力。这个孩子显然是想要好的,但她做不到的时候,我们要去共情。
你回到家,看到她在玩,你应该说“哇,原来你还是很想玩游戏的,既然给了你自己自由的时间,你就玩好了。
其实,你没有必要非得表现出很努力学习的样子。”
这个时候,你再去了解孩子,很可能你会发现孩子是处在自己很想学习,但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她可能反倒会提出来说,“妈,你能不能帮助我?我可能遇到了怎么样的情况……”
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回到第一步,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孩子的情况,知道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让她更有一些人生目标体系,更有成就感;在除游戏以外的方面让孩子更多享受自由的空间,告诉孩子这个时间都给她,连遮遮掩掩都不需要。这才是我们治标治本的一个好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