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引 子 家庭,一个古老、神秘、温馨、诱人的话题。 子女,一个具体、生动、苦涩、难解的考题。 家庭教育,一个现实、严峻、真切、敏感的课题。“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大概是流传了很久很久的一句民俗。套用这句话说家庭教育,至少说明三层意思:一、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个课题一“经”,需要研究;二、这个课题研究起来有点棘手——“难”,需要下点功夫;三、这个课题带有普遍意义——“家家都有”,堪属无一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家庭和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家庭经济及家庭理念,和中国的社会一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家庭教育也面临着困惑与挑战。中国的家庭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已经出现了危机。整体地说,把子女看作是自己私有财产的倾向依然严重。基本的教育方法是居高临下,说教训导。对子女的爱心往往走向两极。多数父母是在用自己的期望值和荣誉心,关心和管理着子女的学业与成长,将自己理想化了的养子标准,想方设法地强加于子女。基本是以自己作模具灌铸子女的未来,容易忽略和低估家庭人际关系、言行举止及父母人格表现对子女的重大影响。父母教育子女的素质、资格、家庭条件和家庭环境有较大欠缺。不自觉地模糊了爱与恨的界限,使子女成长受到人格侵害和心理扭曲,在身心、文化、品德、能力等方面呈现畸形走势。 目前,小中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过分依赖、过度羞涩、缺乏勇气、焦虑浮躁、抑郁烦闷、厌倦学习、性格软弱、有过激行为倾向等问题,特别在面临转学、调班、择校、升学、感情、择业各种转折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整体上出现了问题。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家庭、校园和社会的暴力事件中都不时出现父母和孩子的身影:儿女杀害疼爱自己的父母,孙子戳死保姆般侍候自己的奶奶,父母打死、烫死、烧死、整死、逼死自己亲生骨肉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如此严重的现实,并没有引起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和有效解决。多数情况下,跟着感觉走,随着潮流漂,甚至于熟视无睹,满不在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把教育的精力和视线聚焦于考试成绩、培养尖子学生、升学攀比、名校炒作。这都是家庭教育(当然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以出现问题的重要成因。 与这种残酷的现实相呼应的是,教育体系的完善,国民素质的提高,现代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的提升,它们都在呼唤着家庭教育的觉醒。 世界公认的三大教育体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实际上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无法支撑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不协调、不平衡、不同步、不统一的整体架构,使教育自身出现残缺。对此,国民与父母都无法回避。它像生态平衡一样重要地横在我们面前,任何对家庭教育的冷落、淡化、遗忘,无异于对子女的抛弃。 传统教育观念中,人才培养的阶梯性一直使我们一代代的家庭在子女教化的循环中,形成一种顽固的短视理念。上幼儿园是为上小学准备,上初二是为上初三准备,上高中是为上大学准备,甚至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按此拾级而上,没有或极少把子女教养首先看作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是要对子女的一生负责任。这在教育过程中天经地义的观点,但在家庭教育中,只顾战术上的晋级升学,而忽视战略的培育,难免出现家庭教育的质量偏差。 人在0~12岁所获取的东西,是要在他今后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于终生才能表现和发挥出来的。曾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将自己取得的成功归结为少儿时代良好的家庭教育。当做父母的人把自己从上苍那里领到的子女进行教化的时候,不仅仅是将子女送到上一级学校,而是要想到送子女到人生终点。家庭教育是背负历史责任的摇篮。学校教育目前面临着更多的困惑。仔细推敲起来,这种困惑大多是源于家庭教育的苍白与羞涩。为给子女选择一所光彩夺目、充满希望的学校,父母总是要煞费心机、备受煎熬。然而,孰不知,子女一旦被选进一所新学校,学校必须同时接收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全部错误与过失。而所谓的“家长学校”不过是对父母过失的一种惩罚机制。“家长学校”也极少有“学校”色彩,比如计划、教材、教师以及明确的目标之类,大都不存在。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急需、最可靠的盟军。盟军的“装备”水平,“作战”能力,以及所获“战果”,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水平与速度。轻视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不全面的教育家。社会的本质是一定经济条件下的人、人组成的团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而,家庭构成层面和家庭文明程度则是社会的基因。没有任何社会的人不是出自于家庭,也没有任何家庭的人不走向社会。在社会无奈劣行,时代呼唤文明的情况下,不把家庭教育的构建列为重要国策,不把家庭教育的国策变成具体的现实,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安定,终归是十分被动的。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无法脱离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的平衡协调和发展才能使教育活动走向现代化与生活化。家庭教育体系的加重与提升,必然成为摆在社会管理者面前的考试卷。 假设子女是本书,那么父母就是作者,教师就是编辑,而社会是有责任的读者。家庭教育呼唤社会关注。在此,我就家庭教育基本问题的一些思考,与天下父母们磋商,以招来高论、议论和讨论。 家庭是什么? 专家也许从理论上可以说得天衣无缝,给家庭一个完美无缺的定义。但在平民百姓那里,家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一、家庭是人类繁衍永恒的基地自从人类摆脱赤裸裸的原始部落的群居生活,家庭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人类的繁衍也就永恒地成为家庭的使命。作为家庭的祖辈、父辈,也就必然地将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全部的生存、生活经验,尽可能地溶血刻骨般地传递给他们的子孙。家庭以外的生育固然存在,却被越来越文明的社会道德所拒绝。尽管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克隆人、机器人会陆续出现,但至今还没有人敢断言家庭消亡的时间。这样,人类以家庭为单位的传宗接代就一定是历史性的。人在进入人类社会之前、之中、之末,将永远和家庭存在着一根连线。无数根连线以无数个家庭为核心,就编织出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人类社会。父母在对他的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就必然地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沉淀物——既有历史闪光的色彩,又有父辈在不觉中传递的污浊点。 二、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微小的组织细胞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历史不同而千差万别,并由此引发出不同的肤色、文化、语言、意识、信仰及生活方式。但是,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存在形式——家庭,却都是相同的,甚至连父母、兄弟和姐妹的称谓都极其相似。 另外,家庭既然是社会的细胞,又会非常自然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所有的家庭,总是一定民族的家庭,一定文化的家庭,一定社会浸泡着的家庭。任何家庭和家庭成员都不可能超越社会与时代的制约。因此,我们研究家庭教育,就要把家庭放在一定的社会和社会的各种要素中,就要从一定社会的整体状态中,去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发展。作为父母,当然也要从自已成长的岁月与子女成长的环境的区别里,找到教育子女的内容与方法。三、家庭是人的一生最可靠的避风港湾尽管社会组织机构复杂繁多,但是,作为一个人,他来到这个世界,融人人类社会,家庭是第一站,而且是相对永恒的生存机构。特别是当一个人还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的时候,对家庭的依赖几乎是绝对的。即使他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事业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自己的家庭。因此,也构成教育和被教育的角色转换,使家庭教育具备了永恒性。我们承认,人的成长发展不仅依赖于家庭,还要依赖于团队、亲友、社会。但,这只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信任度远远低于家庭。家庭最终又是人生的归宿点。从起始站到归宿点之间,充满了亲情、爱心、呵护和教养。这正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家庭永远是温暖的。 四、家庭是人才培养最天然的教育机构 人的素质,一部分来自遗传,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除非人体基因研究取得实用性和普及性的成果。作为子女,总是或多或少地带着父母的影子。说子女是父母的“再版”,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再版”时内容有了新的“修订”,“再版前言”要比“原版后记”振奋得多,蓬勃得多。人的素质的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后天的教育,而且,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来自家庭教育。这是因为: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在小学、幼儿园,甚至O~3岁,是人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人在这一阶段所受到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都是影响终身的。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不良习惯,常常是以后很长时间很难改变的。同时,人在这个阶段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也就是说,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科技怎么发达,任何办法所展示的关怀与爱心,都不能代替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和爱心。这种天然化、生活化、和谐化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效应深远。 家庭教育则是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以亲情为基础的一种教育。它没有既定的法则,体现着人文关怀,贯穿在整个人生,注重于行为养成,而又相对自然和谐。人类社会的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基础。它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活生生地显示着它特有的个性。自然和谐。它像山川河流一样,自然存在,自动流淌,自发变化。无论如何简陋的建筑物,只要主要成员存在,就是家庭,就在那里进行着对子女的教育。它可以被优化,可以被改变,但却不可能被停止。只要家庭诞生新的生命,一个新的家庭教育就立即开始,只是理念、内容、层次和方法不同而已。亲情笼罩。亲情是家庭特有的感情,亲情也就会为家庭教育制造出特有的氛围,就会使家庭教育生活化,尤其在亲情伦理甚重的中国更是这样。亲情可以驱动最大限度的教育投人,能够自然化解“师生”之间的各种矛盾,促使最及时、最充分、最具体的教育回报。家庭教育的依据,家庭教育的过程,以及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归宿,往往都是出自于爱心。亲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规程无序。家庭教育无规可言,无章可循。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包括他们角色的转换,都无须资格证与上岗证。整个教育过程无计划、无教材、无考核、无评估。通常性目标是让子女成人、成材、成气候。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其中表现着自己的能力,转换着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国家目前尚无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像自然生态一样,三大教育体系基本靠自身平衡。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这种教育“生态”在本质上严重失衡。贯穿始终。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教育形式,贯穿于人的生死之间。正常情况下,一代传一代,无限延绵,既不会中止,也不会改变,更没有任何双休日或寒暑假,没有上下课之分。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特色。 注重实践。家庭教育有一定的说教,但更多的是实践。父母几乎是用绝大多数时间,靠自己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去示范,去指导,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家庭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并起,并重,并存,并行。说了就做,边说边做,没说也做,做了再说,说了做了就得有结果。这里只有督促、提示、纠偏,没有考试、教研、分数,更没有排名次,讲优劣,论升降。 家庭教育的特性,展示着家庭教育的优势,深化着家庭教育的个性,同时,也挑战着社会教育的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不断完善着三大教育体系的基础。对家庭教育的忽视,不仅意味着对子女培养的失败,也暗示着为社会埋下不良种子,为家庭制造悲伤的隐患。人类社会的历史,如果单从家庭角度讲,就是教育的兴衰史。来源:http://www.jujubetree.com/bbs/dispbbs.asp?boardid=53&id=4063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