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区散步的时候跟对门的初中生碰上了就聊上了几句,说起了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因为翻墙出校去网吧玩游戏被学校通报处分回家面壁思过三天。
我笑着问了一下这个女生,你喜欢上网吗?
女生笑着回答,喜欢,在网络上我可以跟同学聊天、玩游戏、看明星。
是啊,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大爆发,还有谁还能远离网络?但是正因为网络的兴起,一大群依赖手机、电脑,甚至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也大批出现。
据《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相关显示表明,我国有18%的青少年每天玩电子网络游戏超过”4~5小时”。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瘾判断标准,就是常说的“网瘾少年”。
在这次报告中也指出,我国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已经有电子游戏成瘾现象或面临电子游戏成瘾的风险。
探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依据心理学家王智弘教授制作了“网络成瘾危险因子检核表”,结合现状大体可以归类为这么五个方面:无聊/孤单、缺乏自尊、学业受挫、亲子关系冲突、同伴关系不佳。
不管我们的孩子存在网络成瘾的风险,但是关于网络成瘾出现的问题是作为家长是必须了解的,并且在网络成瘾中反映出来的心理现象也是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需要引起关注。
◇《网瘾少年》剧照
BBC的纪录片《网瘾少年》纪录了北京郊区大兴“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网瘾少年接受治疗的过程。
网瘾少年通常要在这里呆上3个月,并接受包括强制性的药物治疗、体能训练、家庭心理咨询等治疗方法。
基地称他们的成功率达70%。
他们中的很多人辍学在家,已经把现实世界当作虚幻。灾难性影响很多网瘾少年打电玩连续几十小时,不眠不休;有的为了通关顺利,戴上尿不湿。
Nicky说:“我一天玩10小时,挺正常的。”
◇《网瘾少年》剧照
网瘾少年的家长都有着相似的苦衷、无奈和恐惧。
“他控制不住,不吃不睡,在家里连续玩了40多天游戏。”“自从上了网,就没有亲情了,也没有朋友,有几次同学到家里来叫他出去玩,他都不去。”“内裤、袜子……都臭死了,全都不在乎,太可怕了!”“我们老家一个副厅长的儿子,就死在网吧里。”
◇《网瘾少年》剧照
网瘾少年也有自己的烦恼。
“我在家里没有存在感。我太孤独了!”“我没有正常的朋友,都是网友,现实太虚伪了。”“他们整天逼我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在学习上不如别人,我打游戏比别人强啊!”“我跳过两次楼,有一次打游戏快通关了,连着4-5个小时,父亲叫我关掉……”“我答应每天打游戏不超过4小时,你们要怎么说才相信,让我出去!你明天抱着我的骨灰盒哭吧!”
◇《网瘾少年》剧照
父母的苦衷和孩子的烦恼,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本应该在学校上学的青少年们,走进了这样一个戒网瘾的机构。
这个叫做hope的男孩身上有着典型青春期孩子有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方面,他会对周围的人用成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理论。
但是另一方面,在父母面前他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吵架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让我走!
我不想在这待着,我受够了!
不是跟你说了吗?
你想什么?
你这XX屁话啊!
你们要害死我是吗?
滚!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叫做Nikcy的男孩,他是被爸爸用去俄罗斯滑雪这个理由骗到治疗中心的。
但是你想不到这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子,曾经试图自杀两次,跟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却是用咆哮的语气和充满消极的态度,他试着用自己觉得可行的极端方法在解决问题。
当面对母亲的哭诉时,Nikcy的态度是冷漠的
看着你不能控制,把我也打入到无底洞了,只是妈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但凡有更好的办法,谁能忍心把孩子“扔”在这里?
在心理咨询师跟父母在一起访谈的时候,Nikcy图用椅子攻击坐在对面的父亲,他恨他们,因为他觉得父母从不理解他,没有尊重他。
强烈的亲子冲突关系,在这些网瘾少年身上暴露无遗。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成人感,有独立意识,个性较强。一些父母难以接纳孩子的正常逆反心理,无法理解孩子的言行,无法给孩子提供宽松的成长空间。孩子的压力无处释放,就容易沉溺网络。
Hacker是一个对现实社会极其不屑的男生,他是一个重度网瘾患者。
记者问了他关于社交的问题,他也给出了不属于他这年纪的“独到见解”
-平常的朋友,不在网上的,能说心里话的没有吗?
-没有
-就是在网上的?
-对,几乎
-为什么?
-现实太虚伪了
现实太虚伪了,在现实中没有朋友,不跟身边的人讲话……
Harcky的问题也非常清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同伴关系不佳,让他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寄托,人际互动不佳,交友很不容易,而在网络上扩展人际关系、寻求支持则相对容易得多。
“网瘾少年养成记”,总能在交流的种种话语中找到了原因。
青少年基地也会给家长做心理辅导,一起上课,让他们知道“网瘾”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家长也有责任。
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孤独的
你了解他吗?他孤独
他们的压力、烦恼、痛苦,我们都视而不见
就只在乎他们的学习
只要学习好,啥都行
那么他们想得到陪伴时,到网络世界去了
太热闹了,这个世界音乐美妙,画面美妙
有很多玩的,多少年都找不到的东西找到了
这是他们的知音
这是与他们连接得最好的东西
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感,得不到成就感,得不到英雄感
从心理的不健康到心理的障碍,就进入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状态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校园环境中产生了许多亟待满足的内在需要,如人际交往、宣泄、归属、成就、满足等,但因各种原因这些需要满足受到阻扰,而网络社会就给青少年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能够满足的环境。
与现实生活相比,网络社会中的个体就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比如好奇心、支配需要、自我成就和归属感的满足
因此,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个性心理特点就会是自我概念不完善明确、人际交往能力差、应对压力的能力差,内向孤独、抑郁特质明显等。
大家是否觉得只有中国的孩子才如此沉迷于网络,会有几千万的网瘾少年存在?
其实并不然,这个社会问题不仅仅中国有,而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同样也有这一社会现象。
远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德国,也有27万青年受到网瘾的困扰,而德国全国人口数只有8000多万。
面对这个社会性的问题,不仅仅是家长意识到了网络的危害,国家同样重视了对网络的管理和规范,推出6方面举措监管网络行业:
除此之外,很多学者的研究也都注意到父母的自身素质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重要性,父母的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正相关,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脱离对网络的依赖呢?
1.家长首先需要“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手机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通过手机能看到,孩子在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当中被满足。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对手机依赖的时候,应该反思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不要加重亲子关系的冲突。
更注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改变家庭作风,形成民主的家庭管理方式,经常性的相互交流有利于营造一个较好的家庭氛围,让青少年有更多的成就感,使其摆脱网络成瘾的影响。
2.家长要抓住孩子对潮流的需求
建议父母适当地去了解一些手机上的新兴事物,和年轻人的一些语境。比如说游戏、直播、二次元、古风等等。
学会找到跟孩子交流的点,其中最好的就是知道孩子圈子里最近流行什么。这个年纪的孩子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跟随心理,大家喜欢的就是他喜欢的。融入孩子的圈子中,做孩子无话不谈的新潮父母。
3.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手机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手机。
比如,有的小孩儿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小孩儿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而父母做好监督者。
4.帮助孩子认识网络背后的东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爆红的手机现象背后的一些东西。这个是指,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学者或者文章在讨论说,游戏动漫究竟为什么会让人成瘾,或者说设计者设计的时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论这些内容。就相当于你去解剖这个游戏或者动漫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
说不定,正因为这次交流,给了孩子一个对人生的既定目标,而朝之努力。家长可以在有引导的状况下,和孩子一起去看这些。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网络更加健康的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