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最烦恼的就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成为低头族”。老师也收到不少家长留言反映——孩子沉迷手机打游戏,不好好做作业,家长往往说两句孩子就很不耐烦,整天窝在家里啥也不干等等。下面韦思蔚莱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游戏如此吸引孩子?
1.游戏有很强的回应性,可以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望。
几乎所有的游戏,哪怕是低龄游戏,都有很强的回应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它总是有反应的。例如《会说话的汤姆猫》,孩子不管跟这个游戏里的汤姆猫讲什么,这个游戏永远都是会去重复他和回应他。很多父母平时很忙,即使是寒假有时却也比平时更忙,当一些孩子试图跟父母沟通却得不到回应时,游戏这种虚拟世界,可以给他一个回应的感觉,这种状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渴望的状态。
2.孩子可以在游戏中体验掌控感和控制感
对于孩子来说玩游戏时,他能体验到一种掌控感和控制感。很多小孩儿在家里是被父母严严地控制住的,换句话说父母干涉的太多,他没有足够多的自由。但是,在游戏当中只要练级练得厉害,装备买得强,组的战队厉害,孩子始终是有办法去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很成功的感觉。
这种,因为我做了一些什么,而取得某种成就的掌控感对于孩子来说也很诱惑。如果一个孩子,他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其他的渠道去体验这样的一种掌控感,比如,有的孩子到了很大,连每天穿什么衣服都不能做主;或者说他每天在家里面,总是被告诉说,你要做这个,你要做那个,在一些很基本的事情上都是父母来做主的话,那这种掌控感跟容易把孩子吸引到游戏当中去。
3.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
成就感是指,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说你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这种成就感可对一些孩子来说,可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很少得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就是在学校里面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恋游戏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在现实社会当中很难体验到那种自我成就感的话,在游戏当中经常可以对这一部分去进行一个弥补。但是这种弥补背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代价的。
4.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剂
归属感主要是指现在游戏的一种社交属性,它能帮助你和一群非常认同共同一个东西的人走到一起。他们中一些,可能平时在社交上面有困难的人,在游戏当中也能够更好与他人产生一种虚拟的联结。而这种虚拟的联结至少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剂。同时,因为玩游戏很大一个群体都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属性,本身就是在琢磨这个“我是谁”这个问题,所以得到同伴的认同,是这个青春期很重要的一种心理发展的过程。
二、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1.当孩子开始沉迷游戏的时候,家长首先需要“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游戏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通过游戏能看到,孩子在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当中被满足。所以当家长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第一点是要关起门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
2.家长要适当了解孩子,找取共同话题
建议父母适当地去了解一些游戏行业的发展,和年轻人的一些语境。不必视游戏猛于虎。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种非常典型的心态,叛逆,追求“酷”,意思就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做一些和爸妈和老师不一样的事情,不允许的事情才够酷。
但是,如果一件事情爸妈跟老师自己也做得挺来劲的,一个小孩儿他可能就觉得没兴趣了。他就觉得这个不够酷,好像连我爸妈都做的事情,我就觉得很没劲。所以,当一个爸妈对于游戏持一个比较中立、温和的态度,而不是把他当敌人的话,有些小孩儿他自动就觉得这事儿也就这样。
但如果说,你非常严肃地去反对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个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样,开始死死地抱住游戏不放
3.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游戏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去留给自己。这个是指,有些孩子玩游戏,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其实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游戏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游戏。
比如,有的小孩儿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小孩儿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高压政策。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