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认证存漏洞 游戏防沉迷名存实亡
有网友反映,玩游戏时,经常碰到疑似未成年玩家“听声音就能判断,奶声奶气的。”
如今,很多游戏厂商都推出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包括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等。但这些真的在起作用吗?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大量实名信息,“去网上找名字和身份证信息通过游戏的实名认证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小学生都知道。”
那人脸识别能够有效抽查未成年玩家吗?记者去年12月份体验《王者荣耀》时碰到过人脸识别弹窗,但“拒绝验证”了几次后,
至2021年春节假期,再也没碰到过人脸识别弹窗。
分析人士指出,未成年人防沉迷需多方面共同发力
需要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网络游戏的教导。
其实,“游戏防沉迷名”这个设定本身就有甩锅嫌疑。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当孩子沉迷手机,我们做父母的就该反思:是不是因为与孩子现实关系的缺失,导致孩子在那些虚拟的快乐中得到价值感,归属感和满足感。
更何况,这一代孩子,早已是互联网原住民,与其堵,不如用更聪明的方法去疏导。
比如,父母可以多抽出时间带孩子走出家门,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郊游,散步,运动……当父母把业余时间安排得丰富多彩,
孩子能从现实世界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时,对虚拟世界自然也就不那么依赖了,而且这样还能锻炼孩子的身体。
再比如,孩子玩儿手机的时候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规定好玩手机的时间和内容,到时间必须关闭,一旦违规,必须要有惩罚措施。
约法三章的目的,是把选择权和对后果的知情权还给孩子,比起单纯的命令孩子,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对他们的爱,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的。
任何人包括孩子,当他们感到自己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时,其实都会自觉地去遵守规矩。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教育孩子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很多父母一边自己抱着手机刷抖音,玩游戏,一边却严令禁止孩子玩手机。
这种明显的双标行为,自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好的父母,一定要先审视自己。
当我们放下了手机,孩子也就能慢慢放下手机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