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从前我总觉得孤单,可在游戏里,我能成为一呼百应的英雄,找到生活中没有的自由与新奇。没有游戏,我失去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失去了网上那些没见过但真正交心的朋友。”
今天的短剧呈现了喜爱游戏的儿子与妈妈的几轮”对战”。青少年与游戏就像一对吸铁石,如何处理好与游戏的关系也是大家一直讨论的话题。
街访中不少人的发言都很精彩,有人后悔自己曾经迷恋游戏,认为游戏毒害很深;有人认为游戏是社交功能,这样才能与朋友有共同话题。
如很多人提到的,现实生活要获得成就感并非易事,而游戏”实时反馈”的特点,使它能立刻带来成就感。
由于沉迷这种成就感,越来越多青少年在游戏里充钱、废寝忘食、不惜和父母吵架,甚至分不清现实。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令家长脑中拉起警报,实则,不用过度担忧——游戏爱好者与游戏成瘾者有很大的差别,确诊”游戏成瘾”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并且满足现行标准中9种症状中的至少5项。
虚拟世界的英雄梦,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
这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浙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同时他也是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的会长。
他提到,现在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高出了他们的能力,当”普通与平凡”不被接受,人人被期待着”出类拔萃”,以几率极低的天才作为标杆,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落差是巨大的。
网游正是这样满足了心理和情绪的需要,在生活中无法成为”英雄”的那个人,却可以在游戏中得到片刻的满足,即使这满足过后,面对的是一如既往的平凡生活,和更多的空虚。
当我们了解到沉迷游戏,往往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满足。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正面积极的鼓励,所以到网络世界中搜寻。
我们就能发现,对于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训斥,而是鼓励和表扬——表扬他们在现实中一点点的进步与收获,鼓励他们在生活里成为自己的英雄。
鼓励式教育能让他们更有能量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只在游戏中实现”英雄梦”。
现实生活是,你做到了一百分,也许只能前进一分。听起来确实没有游戏那么”爽”,手指一动,就能攻城略地;但现实就是这样磨练着我们的耐力,让我们持之以恒的付出,为得到一点点的进步而喜悦,成为一个不焦躁的人。
不要征服孩子,而要和他当朋友。
我们短剧中的妈妈,一心为了孩子好,只是看不下去孩子沉迷游戏,看似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实则采取了很多不成熟的举动:监控孩子的生活、在孩子朋友的面前不顾他的面子、让孩子按照她的管理来生活。
这样实则是对不断的对孩子进行一种家长的征服,会让孩子戒备起来,甚至变得反叛。
很多家长对待孩子,听了许多道理,只是学到”形”而没学到”神”, 家长要与孩子当朋友,更多的是要沟通和引导,立规矩有效,但强制的规矩有时适得其反。
孩子大量的时间坐在一个地方学习,需要有抒发活力的地方,家长如果能花更多时间与孩子去共同渡过真实而快乐的时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与父母共同找到生活的乐趣,自然就会减少对网络和游戏的依赖。
养成与父母共同渡过快乐时光的习惯,需要从小做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会苦恼,如果为了省事,给他们一个电子产品让他们安静下来,长此以往与孩子的链接就断开了,孩子会习惯把网络、手机,作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没有了与父母链接的感性认识,只是去讲道理来建立理性认识,终究是缺乏内在说服力的。
如果孩子还小,现在开始建立链接,当然是最好。但如果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孩子与父母已经有心结怎么办呢?
这时候成熟理智的父母应该选择求助第三方,寻求值得信赖的机构或专家的帮助,解开双方的心结,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会走的更加畅通。
游戏这些年逐渐”洗白”,从早年对游戏的过度排斥,到现在有了”电竞”行业,一些大学开设电竞专业,我们开始认识到,玩游戏并不一定是玩物丧志,它同样可以被尊重,甚至用以谋生,但这毕竟是一个特殊行业。
靠玩游戏谋生其实与打篮球就要成为篮球运动员一样,有着很大的距离,特殊行业的筛选是非常残酷的,是否想从爱好变成专业,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家长们一昧的反对游戏,只会给孩子留下”你不了解””你不懂”的印象,其实游戏有它糟粕的部分,但同样也用出色的美术、有趣的故事线、精妙的设计等等打造出一个梦幻世界,用以弥补生活中无法达到的部分。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