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羊茜老师分享
在医院走廊,我听见2个小朋友正在进行激烈的游戏讨论。一些大部分家长不懂的词汇频繁出现在几岁的孩子口中。
小心草丛!
别浪!
推塔!推塔!
一波了一波了!
nice!!!
图源丨网络
近年来,游戏人群逐渐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数据表明,超过80%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
其中,30%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网游中接触到暴力、赌博、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社会对此也越来越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提议游戏分级。
该建议一出,网友普遍大声叫好。先从网络法规上严抓,无疑是给家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仅仅依赖机制,也是治标不治本。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家长。
01、孩子为什么会“游戏成瘾”
1.好玩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天生就敏感并寻求趣味性的事物。
网游的内容就切合了趣味性,炫酷的特效、快速转换的场景、吸引人的配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心。
网游截图
2.寻求释放、获得力量
儿童期是孩子快速成长的时期,孩子亟需释放和训练自己的力量感、攻击性。
特别是男孩子们,喜欢跟小伙伴儿一起玩耍,互相推搡、奔跑、模拟枪战和打斗,都是释放能量、获得力量感的活动。
而孩子通过对游戏人物的操控,可以掌握控制权,凸显自我意识。
3.寻求人际认同
您可能会诧异,小屁孩儿也懂得游戏社交?
没错,是的。4.5-6岁是孩子人际关系发展的敏感期。开始从一对一玩耍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
孩子可以和新结交的同伴群体谈论游戏内容、视频内容等,与无话可说是2种截然不同的社交状态。
4.环境影响
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们接触到网游的机会很多很容易。
我们听到很多情况,孩子家中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甚至爷爷奶奶玩游戏,自己自然而然就开始玩了。
而游戏的简单易操作性,对孩子来说很容易入门的。
如果说成人玩游戏是有选择的,那么儿童往往是无选择的,他们进入游戏世界,就像偶然听到一首歌而后自己就会哼了一样,非常自然。
当我们家长意识到游戏成瘾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往往直接简单粗暴地不让孩子玩手机了。
然而,“后遗症”接踵而至。
其实,手机只是一种载体。
我们要做的不是割裂孩子和游戏的关系,而是正确引导。通过其他方法让孩子获得趣味性、释放感、互动感、认同感。
下面分享4种引导方法,比打骂、断网更有用。
2、我们可以这样帮助孩子减少网络游戏成瘾
1.用有益的活动替代
简单地说,就是让你变得比网络游戏更好玩。用同样有趣的、具有建设性的活动,去替代网络游戏带来的好处。
比如亲子互动、家庭游戏、书籍、电影、运动项目……
让孩子见识了大海,他就不会在意小河流。
2.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地对网游时间进行控制、替代。
一方面,家长自己也需要时间来做调整,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变化。
如果简单粗暴地将孩子与手机隔离,可能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让孩子体验到丧失感、挫折感。
3.以身作则
家长不能自己玩手机,而不允许孩子玩。这样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试想,如果家庭氛围是不够有活力的,如果家长自己也坐在沙发上玩游戏、刷视频,你怎么要求孩子乖乖地去自我训练呢?
身体力行的告诉他:规则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我们都在遵守同一个约定。
4.心理疏导
很多网游成瘾的孩子,都同时伴随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
家长们意识到问题、希望帮助孩子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们度过这个混乱的阶段。
比如使用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和构建内心的世界。
而心理咨询师始终对孩子的活动保持兴趣和关注,聆听他们内心中的故事。引导他们看见内在的自己、释放情绪。
孩子的沙盘作品
END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更多关于孩子的成长心理,欢迎向我们咨询。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