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超常思维能力 家长应该注意引导

引导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进步

大部分低年级的小学生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就没办法思维。例如,算算术题要依靠手指、小棒等。要想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重要就是让孩子抛开形象,用语言、用抽象的定义进行思维。培养孩子较强的思维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理解定义入手。

培养孩子超常思维能力 家长应该注意引导

定义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形象、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前人的思维加工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让孩子了解定义的内容、定义的形成过程,若通过解说几个典型定义的内容和定义的形成过程、方法,孩子就会非常快了解该如何去理解定义,学会和应用定义了。例如,有个孩子对“真理”这个抽象性较高的定义不理解,她的妈妈是如此解说的:

妈妈:“你是男生,还是女生?”

孩子:“是女生。”

妈妈:“小刚说你是男生,他说得对吗?”

孩子:“不对。”

妈妈:“小兵说你是女生,他说得对吗?”

孩子:“对!”

妈妈:“对了,小兵说的话就是‘真理’。”

孩子:“母亲,难道说对的话就是真理吗?”

妈妈:“差不多。‘真理’就是指与事实相符合的话。”

孩子:“母亲是外婆的女儿。这句话是‘真理’吧?”

妈妈:“对,你说的是‘真理’。”

妈妈又问:“太阳天天早晨出来,晚上落下。这句话是‘真理’吗?”

孩子:“是。”

妈妈:“为何?”

孩子:“由于事实就是如此,大家都知晓。”

这位妈妈通过十几分钟的对话,就让一个9岁的孩子知道了一个高度抽象的定义。不只这样,这个孩子经过几次如此的经历后,就慢慢地会自己试着理解定义的内涵了。如此就把揭示性解说变成了孩子的证明性问答。例如,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来问妈妈一个成语包含的意义。

孩子:“母亲,大家今天学了‘盲人摸象’的成语,‘盲人摸象’的意思是否只了解一点,而不了解非常多呀?”

妈妈:“对。这个成语就是说盲人只能摸到象的一部分,以此来讲明对整个大象的理解。假如你只看到母亲的手,能说母亲是手吗?”

孩子:“不可以。”

妈妈:“那应该如何说?”

孩子:“应该说母亲有手。”

妈妈:“这就对了。”

长此以往,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给孩子“设疑”改变他们的思维

思维心理学中有一条原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学起于思,思来自于疑”。

孩子的一个特征就是好奇,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但大多孩子对学习却不感兴趣。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就需要用“设疑”的办法,给孩子提出问题,让他解答。

例如,有个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天天让孩子做一道思维练习题,而几一天比一天难。最初时,孩子对很多难点解决不了,家长也不急,做不出的就留着,再接着出新题。当一道题解出来后,家长就拿出以前没做出的题。有时,以前做不出的题,这回却立刻解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前没做过的难点都做出来了。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立性明显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还专门让老师留难点做,思维能力提升非常快。

要向孩子指出考虑的办法

爱因斯坦说:“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解决问题只不过实验方法的问题,提出问题则需要改变思维办法,有创造能力才行。”爱因斯坦的话,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中,可以理解为,孩子悟出解题的思路,比将来具体的解题过程更要紧。由于要发现一道题的重要,不但需要孩子要记得概念、公式原理,还需要会运用。

延伸阅读:

跳出思维常规 让孩子的头脑更灵活

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能够帮助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家长应该如何做?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849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