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鸡、大吉大利……”这句热门网游的口头禅,是来自于《绝地求生》的游戏中。如今,这句口号越来广泛的流传于网络游戏爱好者的互动,这些游戏玩家中甚至不乏中小学生……
近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通知强调,要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同时还发出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信中还有“防迷网”三字文,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记者日前走访杭州几家医院了解到,因沉迷网络来医院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的青少年,其中80%以上都与家庭环境有关。
80%以上的游戏障碍患者来自于不成熟的家教
“游戏障碍是网络成瘾的一种,尤其是中小学生打游戏比较多,控制能力比较差。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这类患者数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康复专家、脑功能研究室主任汪永光说。
网络成瘾包括很多因素,有患者自己个性上的、也有来源于家庭教育缺失的。因网瘾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对社会交往产生影响的,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障碍,他们中有的甚至只有6、7岁、大的4、50岁也有。
汪主任举例说,他接诊过一名高三学生,迷恋上了大话西游这款手游,版本有60关,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为了让他能够参加高考复习,家长采取了一个策略,帮他过关。他爸爸带着他专门跑到南京买点卡,买武器,不断升级,最后60关终于打通关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完成60关的时候120关来了,儿子又吵着要继续加练,家属实在受不了。后面发生的结果是,他们吵起来了,这个孩子就把他爸爸的手指头给剁了。”汪永光主任摇了摇头说,这样的恶性行为在七院接诊的案例中并不少见。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家的孩子是否上网成瘾呢?
汪永光认为:“第一个,小孩子除了打游戏没有其他兴趣爱好。第二个,社交方面有障碍,在非游戏世界里不知道怎么跟同伴沟通。第三种是重型的精神疾病,行为特别古怪,属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这些过度网瘾背后往往家庭教育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其中,包括父母跟孩子的正确互动;对网络游戏的管理;以及控制的认知都是有问题的。”汪主任说,这种家庭表现在两个极端的方面。一个是陪练陪打完全的放纵,只要孩子开心;第二,完全把网络游戏当作妖魔鬼怪,认为只要玩游戏,这孩子就废掉了。
浙江网瘾青少年高于全国平均 如何治疗?专家支招!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心理治疗师胡健波说,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在浙江更高。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孩子越是有机会接触网络游戏,因此浙江的网瘾青少年比例会高于全国14%这个水平。通过来医院就诊的案例发现,基本都与家庭因素有关。父亲长期忙于工作,妈妈只盯着小孩的学习,小孩没有在家庭中寻求到心理上的关爱。那么,就会从外部寻求力量,而游戏本身对青少年是非常吸引力。”胡健波告诉记者。
让医生们比较担忧的是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影响青少年大脑的发育。
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家庭、药物和物理结合的综合治疗。胡健波认为,网瘾不单单是一种疾病,更是一种社会现象。药物治疗只能减轻部分病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家庭一起参与进来,用温情的模式让孩子愿意回归现实,而不是老是钻到虚拟世界。
“对于13、14岁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家长更需要好好引导。不管不问不行,但过分专治也容易导致小孩对着干。首先,让孩子对游戏有正确认知,跟孩子有正确的互动,要带领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社交行为方式。”胡健波建议。
来源:浙江之声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