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州 市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批准号 2021年DZZD023
课 题 名 称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
课题负责人杨成秋
所 在 单 位 山东省禹城市实验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21年12月19日
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21年12月
一、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题目】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
【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的思想感情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倾向。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困难大幅度上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学生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家长的经济负担骤然大幅度增加,为不断提高经济生活水平,终日忙于工作和生计,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指导教育,再加上网络游戏和各种传媒的负面影响,更造成缺乏家庭教育正确引导的缺失,学生的思想行为极易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同时,社区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是缺失状态,造成学生的社区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不和谐现状的成因,纵观目前我国儿童教育问题,主要存在以下现状:
(1)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
(2)多教育理论,少实践活动。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就没有实行。
(3)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目前由于高考等种种原因,学校、家长、社会上的人们只要读书好、分数高,而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
(4)多纵向发展,少横向联系。一个少年儿童,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除了学校,还是学校。
总之,社会、学校、家庭存在的不同层面的问题、在教育时的孤立及其对和谐社会的呼唤,是本课题研究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背景。
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在美国,学校除了与所在学区的有关单位挂钩,争取单位工作人员的帮助和社区中知名人士、家长代表联合组成教育委员会外,还由家长选举成立家长工作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构成了增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的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德国许多学者在研究了当代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及对学校的影响后提出了许多改进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建立了种种学校、家庭、社区互相合作的开放式教育模式。
我国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市在80年代中期就建立了街道、区一级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至今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以官办民助的组织机制作基础、地方法规作保证、督导评估作动力的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上海教育社会化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有许多家庭教育研究文献可供本课题研究之用。亲子关系研究、父母效能训练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究、家长素质提高与教子观念更新等课题成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热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献。
(二)课题界定
合作: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德育网络体系:是指实施德育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的德育组织体系(教育网)。也是就是说,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
(三)研究目标
1. 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运行的德育网络体系有效机制。从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在德育网络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三位一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构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科学运行机制。
2. 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课程建设。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建设,设计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与社会各积极力量团结协作,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环境,开辟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发展空间,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内容
(1)本次研究主要在于探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作的大网络德育运行机制,所以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以下三点:
①以实验小学全体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引导他们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②充分利用实验小学所在的区域及所能调动的社会资源,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
③研究如何构建和谐互动交往的德育网络平台,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德育网络的运行机制。
(2)总体框架:本课题计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抓好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完善课程建设。从实际出发,撰写方案、拟定细则,先从微观入手,有选择地组织部分年级家长、有代表性的社区实施研究,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分析、调整、再实施,建立起“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运行机制。
(3)具体研究内容: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德育网络的构建机制;
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构建。①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②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
研究重点:研究重点是如何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课程化。我们将根据不同学生家长的具体需求,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引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
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和谐协作的互动的德育网络平台,有效地推动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运行机制。发挥好学校教育工作的统筹作用,形成三方的教育合力。
【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现状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家庭弄清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家庭教育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经验、创新之处总结归纳,形成成果在全省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推广。
(4)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家庭涌现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类分析。
(5)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6)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文献研究在本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助性的研究方法进行运用,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文献研究。研究文献,可以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某种启示,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可以利用前人的权威的观点为自己佐证,使自己的研究增强说服力;当然,还可以从别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引起新的研究和讨论,从而纠正别人的错误,提出自己创新的观点。
【组织】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加强干部教师培训、交流学习;加大经费投入。
2、充分利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资源,丰富所研究的课题。学校所有研究人员灵活处理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关系。
【分工】
1、准备阶段:负责人:杨成秋、李富荣、高伟伟、高秀明。
2、探索研究阶段:负责人:李富荣、高秀明、贺斌、梁祖壮。
3、总结推广阶段:负责人:李富荣、高秀明、贺斌。
【进度】
基本思路:
学校成立“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领导小组,统筹“三结合”教育工作办公室、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积极配合社区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办公室协调研究工作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的和谐关系;家长学校培训家长和社区辅导员。根据学校实际,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在学校建立以校长–德育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为一线的校内德育工作体系。这个体系以班主任为核心,为班级为基础,德育处为主干,在全校建立一个德育教育的大网络,将全校学生都被纳入到了这个大网络中。
(2)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夯实德育基础。
多方位开展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开辟教育绿色通道。开展家长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德育工作水平。
(3)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社会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舞台,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重要依托。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种资源,把学校德育教育向社会延伸,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和说服力,才能构筑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
创新之处:
1.认识创新: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在分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家庭教育的实际以及周围社会环境,在发挥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联合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指导家庭教育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一套完备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运行机制,提高成果的运用价值。
2.实践创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同于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结合学校现状,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求得创新: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德育网络的构建机制
本课题将探讨互动机制的途径与方法,初步设想:在学校设立家庭教育办公室,开通家长热线,由家长委员会成员、学校心理辅导员、学校领导轮流值班,解答来自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疑惑,参与日常教学督导;组织教师走进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实践基地合作,走进工厂、社区、广场等。
对进行实地学习教育,拓展德育的空间和时间,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使德育工作更具有实效。
(2)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构建。
完善“三结合”德育课程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通过家庭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生活实践,开展一定的有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与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同向。课程建设初步设想:
①学校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
②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
学校充分发挥协调与指导作用,引导社会有关机构和部门加入到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中,如有关部门参与到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交通、消防对学生进行安全讲座等,使社会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巩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成果,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具体进度:
研究周期2年(2021年.11-2021年.11)
第一阶段:(2021年11月——2021年1月)前期准备、论证开题。
负责人:杨成秋 李富荣 高伟伟 高秀明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上报课题立项。
(2)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德育网络体系研究工作办公室、家庭教育咨询室、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积极配合社区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学校教育的指导与服务。
(3)开展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数据。
(4)建立课题资料档案,随时积累和分析材料。
第二阶段:(2021年2月——2021年2月)具体实施研究
负责人:李富荣 高秀明贺斌 梁祖壮
(1)学校完善德育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2)完善家长学校配置,培训课题组成员,家庭教育咨询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定期开展培训。
(3)组织家长走进学校,开设家长课程。
(4)家校共建进社区,建立社区指导基地和辅导点,培训社区辅导员。构建课题研究的多级网络。
(5)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开展的工作要有详细的计划、精选课程,课题负责人要记录工作过程,积累资料及时反思。将研究成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传课题博客与家庭、社会分享互动。
(6)撰写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要求各项负责人汇报实验计划。
(7)课题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2021年3月——2021年11月)总结推广
负责人:李富荣高秀明贺斌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撰写个案分析,研究论文,深入开展本课题,研讨、推广成果。
(3)研究成果验收、鉴定。
(4)召开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会议。
【经费分配】
根据各个阶段的活动情况实报实销。
【研究条件】
1、课题组人员简况
课题负责人:杨成秋禹城市实验小学校长 高级教师
课题组主要成员
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分工情况
李富荣教科室副主任班主任一级教师 课题组织研究总结推广
高伟伟 副校长一级教师课题发动组织工作
高秀明 德育室主任一级教师课题组织、研究总结推广
贺斌德育室主任高级教师课题研究总结宣传推广
梁祖壮 少先队工作初级教师课题研究总结
2、研究人员的学术简历
本课题负责人杨成秋曾荣获德州市创新校长、德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德州市首届优秀科技校长、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百名优秀校长荣誉称号。主持一项国家级、四项省级课题,均已结题,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担任小学校长十年来,以“做最好的自己,建和谐的团队”为工作宗旨,倾力“营建幸福的教育”。他始终关注和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及学困生的转化,倡导老师们关注学困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养成教育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施“读书工程”,打造书香校园;以建设“三精四园”式校园为目标,激发干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办学实践中,提炼出了自己的校训:明德励志,择善而行;形成了学校的文化核心理念:厚德博学,善思笃行。
课题主持人前期研究的以“争星”活动为载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着力培养个性+特长的学生。从爱国、学习、劳动、孝敬等18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由教师、自己、同学、家庭四个主体进行评价,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框架。该活动分别被《少先队活动》、《山东教育报》、《德州日报》、德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并在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在学校管理上,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级部为单位,教师围绕学生转,干部围绕教师跑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该模式使全校教职工增强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为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的“读书工程”活动,被省《现代教育导报》以《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为题在头版予以报道。
主持人主持研究多项课题,在我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2006.9-2008.12主持省级重点课题《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008.9-2021年.8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整合的探索》、2021年.12-2021年.6主持省“十二五”小学德育课题《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的德育影响力之研究》、2021年.12-2021年.12主持省级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工作,现均已结题。并参与了学校其他多项课题的结题工作,具有丰富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对省、市课题研究具有一定指导能力。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李富荣是山东省优秀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26年,所写论文获省地市一等奖,参与课题研究认真踏实,有较强教科研能力,家校共建方面有独特经验。参与研究的德州重点课题《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已经结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现正参与一项省重点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高伟伟分管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是山东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而且是我市政协常委,知名度高,有较强的教育能力。主持的德州重点课题《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和参与研究《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整合的探索》都已经结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现正参与一项国家课题和一项省重点课题研究。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高秀明是德育工作的主任,日常负责家校共建工作,有很强教科研能力,有实践经验。参与研究的省规划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已结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现正参与一项国家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贺斌是高级教师,德育室主任,日常负责家校共建工作,有很强教科研能力,有实践经验。
梁祖壮是少先队辅导员,对于学生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等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又有实践经验。
以上都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我们的研究基础
(1)我校是一所具有教科研优良传统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组提供必备的经费,保证课题组成员经常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科研活动,论文结集,会议研讨等所需经费予以全力保障。
(2)学校规模大,是我市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学生来源覆盖城区70%家庭,具备开展研究的必备条件;具备与学校协作的教育基地;我校自2021年成立家长委员会,几年来,在家长委员会的带动下,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获得了家长、学校、社会的普遍认可。
(3)课题组成员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术素养,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成员具有多次合作经历,彼此之间能优势互补,形成团结、高效的研究团队。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照研究步骤认真组织研究,按时汇总材料,做到专人定时进行分析,保证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本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有充分的研究时间和资料及设备从事这项研究,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去开展好这项工作,确保扎实有效,力争按时结题。
【预期成果】
阶段成果:家庭教育系列培训案例集,德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经验分享案例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最终成果: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德育网络课程校本教材、相关专著。
使用去向:
相关资料应用于学校、家庭,并借力社会有关机构和部门,面向全市推广。
预期社会效益:
结合我校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研究的开展,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德育网络体系研究工作,共同参与,为家校共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逐步培育形成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研究的社会支持体系。
课题负责人签名杨成秋
2021年12月 19日
开题活动简况
1、开题时间:2021年11月29日
2、地点:禹城市解放路小学
3、主持人:陈德军
4、评议专家: 刘民生 尹品华 张翠萍
5、参与人员:张宝民 陈德军 张志军 周兴禹
高伟伟 王同军 赵建军 徐 茜
专家评议要点
杨成秋主持的德州市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研究的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本课题角度选得好,顺应现在的学校、家庭、社会的需要,有研究价值。我们专家组认为,课题主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德育渠道优势互补,构建和谐互动的德育网络,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将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夯实德育基础;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等方面做好扎实的工作。
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的课题方案思路清晰、资料丰富、内容扎实,流程设计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组织形式、设计的进度、经费的筹集与使用、达到效果都符合实际。
在方案设计中,体现了领导指引、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原则,力求做到真学、真抓、真研究、真应用。同时,拟利用博客进行管理和积累,发挥网络平台的便捷条件,超越传统课题管理方式,做到区域内互联互通,促进多所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发展。
专家们建议该课题的所有成员团结一致,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研究下去。要抓深、抓细、搞出特色。要立足本地实际,下大气力深化研究。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地深化对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 尹品华
2021年11月29日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277.html